从理论上来讲,艺术本身应该是纯粹、不可亵渎的,艺术是需要纯粹朴素的人去搞的。但画家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们是需要生存和生活的。所以,画家画画,若要兼顾市场,其部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或瞻前顾后,或犹豫不决的对市场加以些许的迎合。应该这么说,许多画家都是有个性的,他们从投身于绘画的那一刻起,其本质上都想做个纯粹的人,以保持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独立性,和维护艺术纯粹无邪的圣洁。
不过,假如绘画同市场沾上了边,市场又多多少少总会脱离艺术的纯粹,习惯于用金钱来衡量这些画在市场上的价值。
因此,当市场上突然爆出一件天价画作时,吸引人们眼球的往往是它的价格,而非画作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性。以至于当许多人看着画,再看其高得惊人的价格,会大呼看不懂。是看不懂画的艺术性?还是看不懂画的价格呢?在人们对于艺术市场的认识中,什么样的画,能够卖出怎样的价格,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数的。假如多数人对于两者,都叫看不懂,那属于什么问题?
资本绑架的艺术,已经不完全是纯粹的艺术。某种程度上,这是有人在用手里掌握的资本,来表现对所谓艺术的一种喜好,同时,他们还可以运用资本的“话语权”,来解释这样的画所具备的市场特殊性和对“艺术”的特殊“意义”。
这是一幅美国涂鸦画家让·米歇尔·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画的《无题》,由日本收藏家前泽友作(Yusaku Maezawa)在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会上,以1.105亿美元的价格购得,约折合人民币7.68亿元。
2018年春天,布鲁克林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巴斯奎特展览,专门展出了这破画家市场纪录的作品《无题》,观众是否看得懂这幅画,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
1980年,巴斯奎特出现在Blondie的歌曲“Rapture”的MV中。主唱黛比·哈利(Debbie Harry)和她的男友克里斯·斯坦(Chris Stein)仅用200美元就买到了巴斯奎特的一幅画。同样是巴斯奎特的画,这中间存在着1.105亿美元与200美元的差距。
从200美元,到1.105亿美元,是因为1981年,巴斯奎特在热门夜宵店Mr. Chow's 遇到了他一生的朋友和导师安迪·沃霍尔 (Andy Warhol)。瑞士画商布鲁诺·比绍夫贝尔格( Bruno Bischofberger )后来建议两人合作一系列画作。在1983年至1985 年间,两人的作品将巴斯奎特的艺术涂鸦与沃霍尔明亮的波普意象叠加在一起。
然后就是资本的青睐。期间,巴斯奎特先后同20世纪80年代艺术界的权贵玛丽·布恩 (Mary Boone)画廊合作,又与画廊主拉里·加戈西安 (Larry Gagosian) 住在一起。画的价格一下子就涨了,但其画风究竟有多大的变化?这是懂艺术的人心知肚明的事情。
还有,1917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便器,只因加上了马塞尔·杜尚的签名,就冠名为《泉》,就有人将其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品”。
它在2004年的一次英国艺术评选中,被评价为20世纪世界上最富影响力的作品,甚至能和毕加索的两大杰作相媲美,因此这么个便器的价值在市场看来,当然也就无法估量了,几乎可以说是无价之宝了。你能说这个普普通通的便器是艺术吗?你能说这样的艺术还能是纯粹的吗?
人类社会确实需要纯粹的艺术,但是艺术在受到市场的干扰和资本的影响后,有时候很难再保持纯粹。有些画家是这样,有些画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尽管我上述举的例子仅属于个例,也许并不能代表艺术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有一部分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自然而然的会将价格作为衡量一幅画好或不好的标准之一。而实际情况是,真的称得上好画的,在市场上的价格未必都会高;算不上好画的,市场价格就一定会低。
就市场而言,画并不只是艺术。来源于个人喜好的供求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它在市场上的价格。作为艺术中介,无论画廊、经纪人,还是拍卖行,他们虽然会站在艺术价值的角度,对一幅画开出一个相对合适的价格,与此同时他们又不可能完全左右买家们因追逐自己喜欢的画,在竞价中将价格推高,甚至推得很高。
资本有资本的追求,市场有市场的属性。一幅画在市场上的价格,有时会同艺术本身出现背离,这是正常的。然而我们在对画的艺术性欣赏时,最好不要过于掺入市场因素?这样才能还艺术一个本来的真实。
毕竟,资本绑架的艺术,已不完全是艺术。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文/朱长元)
作者简介
朱长元,资深媒体人,收藏家,独立艺术评论家,国际艺术经纪人,以独特的风格谈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用可操作的角度讲述艺术知识和艺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