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5-21 08:36:00
听新闻

 记得蒋勋曾说,大多数的事物在不同国家、民族的审美理念中往往会出现理解上的不同,仅有极个别者被全人类视之为“美”,“花”便是这普世者之一。我喜欢花,但具体什么原因我亦不清楚。它们散落在我幼时的经历中,包蕴在父母的言传身教里,也潜藏在我的人生旅途中,针脚粗疏却延绵不断。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我出生于80年代,在深圳的一个普通小区里长大。我童年时生性好动,对念书少有兴趣。加之父亲从不苛求我学业精进,唯重品性良好的教育理念,以致我的性格多少有些散漫贪玩。父亲爱好甚多,且毅力超凡,我远不能及。其众多爱好中尤突出者,为墨兰与诗词古籍两项。此二者一直伴我成长,渲染成我人生的底色,只是幼时的我尚不自知罢了。尤记得曾问及父亲兰花与古籍的往事,那时心中攀比心甚强,常挂着别人家的兰花开的又大又艳,自家的兰花却又小又丑。父亲笑笑,只从容的告诉我何为兰,何为蕙,何为梅兰竹菊,何为岁寒三友。那时只感觉这些知识比课本中所学有趣多了,而更得意之处在于,听完这些小知识后的我能在第二天趾高气昂地跑去和同学们炫耀自己的新知。殊不知那个时候,我的心上也被洒满了这花的种子。所以修习花艺对我而言是一个必然的人生经历,而在各式各样的花艺流派中走进东方传统花艺的大门也是一种必然。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我对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醉心并不囿于花艺技术与表现形式,更想梳理插花的历史脉络,探索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这非是大言炎炎,自诩有何等的使命与抱负。只是依靠着人生的本能,越长大越了解、越热爱我的国家;愈发崇尚先贤的智慧与风骨,并真切地心怀敬意。而在中华传统插花艺术的作品中,我尤能感受到这种息息相关。遇到“大雪压青松”的场景,也许国外游客拿起相机拍摄时,多考虑色调、思索构图、调节焦距,为的是记录当下的美景;而对于一个典型的中国人,恐怕首先受到的是心灵上的震动,是当此景时的肃然起敬,因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理念早已绵延成我们的文化性格,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而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中的“松”,就是表达这份挺拔、苍劲的力量。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当然也涵盖日式花道。日式花道源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此观点日本学者也多有认同。而我之所以学习日式花道,一则喜其突出之作品,二则期以通过比较中日花艺之异同,捋清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历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籍此,不带偏见地理解其中一切关联和演变,并能够系统的、完备的阐述清楚何为“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何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何为“日式花道”。倘有一天,我介绍自己祖国的文化时,我能笃定地阐发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精妙之处,并逐一回答关于整个“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疑问,以期达到前人所言 “以理待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以花会友,见贤思齐,宣扬自己,感受世界。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此次山东昌邑的游学之旅使我感受颇多:仅以左手作画的大哥,让我成长中的小挫小折,都显得微不足道。用一种执念去坚持自己的艺术道理,克服痛苦与弱点,以此抵抗一切压迫,这足以让人肃然起敬。而我那些克服微小挫折的过程,比起挫折本身,也更弥足珍贵。相比起登上山顶的风景,向上攀爬的过程才让人热血沸腾。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两个龙精虎猛的小朋友,让我忆起儿时出游,我亦是如此精力充沛,而长辈们总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儿时的我终是“饶”过了叔叔们,而面对这两个小朋友,我却没想“饶”过自己。与孩子相争,本就是孩子气,而孩子气的我,也正要与时间相争,证明自己的活力。所谓“活力”,不正是“生活之动力”嘛;还有各位本领皆在我之上的同学们,“不舍昼夜”地与我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过程,既是谦谦君子,又是“卷中之王”。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想有一天,我真的在孔子的家乡,在山东的一个四合院里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这种力量让人奋进;还有“表哥”和另外几位照料我们膳食的大哥大姐们,虽然都是初次相识,却没有多少距离感,宾礼尽至而极富人情味。这让我感觉自己不仅是一个来学习的“宾客”,也像一个生活在此地多时的异乡人。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谈到学习,学习于我而言即一种时时刻刻与己与人交道的过程。我尤记得在深圳第一次上老师课的情形,那时老师正给我们演示如何使用铁丝固定龟背叶:取整条铁丝,先以一端紧绕叶干,再将末尾小段折弯,拧扭固定后剪断另一端较长的突出部分,循环往复。我对老师的操作甚是不解,不明白为何不将铁丝先剪裁成数段再逐一使用。然我实操时才发现老师的方法起码有三个优点:一、由于每一段都是当下比对测量之后再操作的,所以不会浪费过多的铁丝;二、不会裁剪铁丝时让多余的小段铁丝弹飞散落到周围;三、虽然单个固定的操作看似速度不快,但整体的操作过程更为流畅,最终完成的效率更高。一根纤细的铁丝,使用起来细节却十分丰富,这亦提醒细小之事仍需实践,要忌“想当然”,更忌盲目提升速率的急躁。我还想起父亲曾经告诉我“要会收纳和使用自己的工具,虽然每一次收纳都会花掉一些时间,但长此以往,不仅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还能提高长时间周期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在使用工具上,观察一位真正的师傅,他总是慢条斯理,成竹在胸。年轻的学徒看似疾步如飞,身上沾水画泥,一幅闪转腾挪、事事尽心的模样,殊不知在旁人眼里早已相形见绌”。所以,如果老师问我学到了什么,我想,这些就是我的学习所得,也是我交道的过程。在缠绕铁丝的过程中,让自己沉下心来,用小事来打磨自己,这是与己交道;而在感悟中念起老师、父亲的教诲,这是与人交道。如此说来,插花之事,看似是在一盆花上花时间与心思,实则是在游艺之中至于生命之道。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游学山东的所见所闻让我感触更多的,其实是切切实实的生活本身:是那些不同于深圳的气候、地貌、植被;是听到的同学们分享他们经历的故事、他们城市的见闻;是当地马拉松的氛围;是观赏老师的珍稀花器;是感受学校伙食的热情用心;是与小店老板的闲坐攀谈;是喝青岛啤酒;是大伙谈论淄博后突然加餐的烤羊;是看大哥们现场手串羊肉;是惊喜“烤羊餐”里还有大虾及老师特地买来的小鱼、手工凉菜;是感叹他们一边烧烤一边闲谈春秋战国,仿佛历史和现实在生活技艺中交融;也是完成了自己见见“赤芍药”的愿望,完善了自己的插花知识系统;是见紫藤;是见芍药;是见牡丹;是见连花心都是雪白色的小毛球;是见自然生长且红白相间的大月季花;是这里每一个爱分享的人,都如此亲切、如此真诚,而无显摆之心。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老师让我们写随堂笔记,想到什么写什么。我写着写着,感觉好像在介绍自己,又好像在致力于描绘一种难以言说的生活、生命体验,但这些最后又何尝不是塑造了新的自己。写下这次游学,就是写下走过昌邑的自己。若流水账般记录了感官上的见闻,也非是什么新奇之事,只是对我来说,却透着“有趣”二字。恕我无能,也没有文笔挥洒出山东之美。而颂赞山东的笔墨已经太多了,就不差我拙劣的措辞了罢。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此番游学给我带来的人生体验很多,包括郭悦耐心教我怎么用各种方法抢高铁票,这都是学习和体验。我想,人生中的每一次学习、成长都会让自己在下一次出发时到达更远的地方,从而体会到更广袤的世界。正如我走出高楼耸立的商圈大厦,步入花艺的圈子,翻开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书籍,寻访日本花道的茶苑,踏进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院落,从一个多少有点“数祖忘典”的年轻人,到现在在传统插花艺术及更多方面有所成就的、土洋并举的中国人。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所谓“游学”,于我而言,“游”即体会,“学”即交道。游学的意义,既是出走,也是回归。走到生活中去,回到内心中来。本地风光无限,狂心当下休歇。(文/刘昊)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风光无限,狂心休歇;花之于我,我之于花 ——记山东乃夫插花游学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