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4-08 14:33:16
听新闻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展览名称

谭平·纸上作品展

艺术家

谭平

展期

2023.04.08-05.08

展览地址

798灿艺术中心

顺义的谭平工作室,是4月的北京一处可以感受到浓烈春意的地方。
灰色的包豪斯建筑中,墙上挂满了艺术家的作品,一层的小院里,桃树、李树、迎春、玉兰,有的初露花蕊,有的已争相绽放。

过去三年的疫情期间,谭平就是在这间工作室中度过的。这个4月初,艺术家在这三年间创作的纸本作品,将在灿艺术中心展览,这是艺术家难得的一次纸本作品的集中呈现。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艺术家谭平

工作室的主人谭平老师坐在院子里,一举一动都不紧不慢,以他稳健而抑扬有力的声音与我们聊起了他的绘画。

  01

  不止于抽象

一提起谭平,人们都会冠之以“中国抽象艺术的领军人物”的称谓,而他在艺术上的探索远不止“抽象”这单纯的字眼可以概括。
在近40年的绘画历程中,谭平的艺术经历了多次的转变,从1980年考入中央美院的写实、自然主义,到毕业创作时偏表现主义的绘画;再到去德国留学后对抽象的探索。
2000年之后,谭平的形式实验变得更为广阔和开放,极简主义、观念艺术、偶发、激浪、行动绘画和场域艺术,谭平在一个更加无边界无束缚的创作思维中体察着绘画的过程,表达着时间与空间,自身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了当代艺术独树一帜的案例。
而无论是哪个阶段的转变,纸本的作品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谭平每一次思想的振荡与迭代都是从纸本起始的。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纸上》作品展展览现场

02

 与纸本绘画的不解之缘 

在谭平刚刚开始画画的70年代,画油画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不但油画颜料贵,油画纸或布的不菲价格对于无收入的初学者而言更是难以承受。而水粉画因为色彩艳丽,覆盖性强就成为了完美的替代。

就这样纸本这一材质成为了谭平进入艺术探索的敲门砖。谭平在进入美院学习之前完成的水粉作品就已经显示出了相当的才华。

“那时候,色彩风景写生是我的最爱。”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无题》 纸上水粉 23.5 X 35.5 cm 1978

之后谭平以优异的表现考入中央美院版画系,美院课堂的色彩习作依然用的是纸上的水性材料。

除了课堂作业之外,谭平会在课下做些不同绘画风格的尝试。有大色块半抽象的风景,也有表现主义风格的人物肖像,还有装饰性很强的无主题绘画。

这类纸上的绘画实验对其之后绘画发展方向的确立起到很大的作用。正是对绘画语言与风格的多元尝试,谭平逐渐地开始从写实绘画发展到个人表现,再到抽象艺术,一步步地从关注客观对象转移到对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无题》 纸上水粉 26 X 38 cm 1981

80年代末,谭平去了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学习,那时候德国艺术正值新表现主义的高峰,波依斯刚刚离世,正在盛年的基弗、巴塞利兹、伊门多夫和吕佩尔茨等人成为德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

在陌生艺术环境的巨大冲击下,无所适从的谭平为了让自己尽快进入工作状态,选择了从小尺幅的纸上创作开始,画柏林的风景和抽象人物。

从纸上到大幅面的画布,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年。正是这些纸上作品的实践,谭平对现代艺术有了越来越深刻的体悟与认知,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我和艺术,逐渐走向几何抽象及极简主义。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灵魂》 纸上丙烯 40x60cm 1990

从柏林研究生毕业回到美院之后,谭平开启了设计教育的工作,创作延续了抽象绘画的风格,并开始从布上油画转化到特殊的纸上,更强调色彩的序列节奏,也开始了纸张拼贴的制作方法。

2018年,谭平在制作木版画的时候,把印制过程中为防止油墨污迹用以遮挡的隔离纸保留下来,用作拼贴材料,创作了一组版画加绘画的拼贴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纸不再是绘画的载体,而变成作品内容的一部分。

这样的拼贴过程会生发很多的偶然性,每一次实施拼合都是与艺术家当下的状态,手边的材料有着可遇而不可求的机缘巧合。

“碰巧”一词可以极为精准地描述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让艺术家必须时刻保持敏锐状态,去捕获“碰巧”的缘分。

“有时,面对完成不好的半成品,还需搁置几日,等待灵感的降临。”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无题》纸本拼贴 28x75cm 1998

素描是纸张与炭笔的对话,每隔一段时间,谭平都会连续一个月每天画一张,并限定自己在2分钟完成。

“这些素描每一张与每一张的感觉都有微小的差别,记录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如果将它们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开来,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每一年的巨大变化。”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无题》纸上素描、炭笔 77x109cm 2014

03

 三年来的绘画是在  黑暗中被挤压出来的一道光 

近三年的疫情期间,谭平在工作室的时间变多了,就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画画上,所用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

隔离在家,好像每一天的都长了许多,时间一刻刻的流动,仿佛在人心中都镌刻着长度,而艺术家工作的过程正是与时间共进,是对特殊时期,这段特殊经历日记般的纪录。

“我开始在纸上画一些彩色的绘画,这些绘画与尺度比较大的布上绘画不同,我希望通过强烈的色彩和线条与疫情带给我们压抑与窒息的情绪形成对抗。这些作品更多的是个人情绪自然呈现。”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创作中的谭平

三年的作品呈现了不同的面貌。

2021年,以大的色块为主,兼顾线条在画面上的结构分割。

2022年同样规格尺寸的作品,色彩与线条更为交错与活跃。谭平还选择了一些长的纸张,颇有中国长卷的效果,画起来从左到右,强化了时间的过度,体现出时间变化的不确定性,色彩也更重叠交错。

而2023年初始,他又开始画了几张大的纸上作品,欲求画面更具力量。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无题》纸本丙烯 53x75cm 2022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无题》纸本丙烯 53x75cm 2022

纸本作品比架上作品创作用时短,如果说艺术家与画布的对话是一场深沉的交流,那与纸张的对话就是充满了感性智慧的灵光一现。

谭平的纸上新作显得更加鲜艳、灵动,而充满轻松感、透明感,有时候也显示出了某种碰撞与对抗。

画面色彩更通达颜色本身之美,而观众也被这种充满着大地、森林、乐谱一样质感的色彩而治愈,这也是艺术家在特殊时刻对自我的治愈。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创作中的谭平

疫情期间,快递产生了大量的包装箱,谭平觉得弃之可惜也不环保,就用它们拿来做拼贴。把纸箱拆掉后,分成不同的大小,再涂上需要的颜色一层层覆盖。

之间留出窄窄的彩色缝隙,像是在黑暗中被挤压出来的一道光亮、一点希望。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无题》 纸板拼贴 79x72cm 2020

“'拼贴'很像一个没有预设的游戏。每一次的'拼贴',我都会将这些特定材料,平摊在工作室的地面上,边走边看边挑,选一些看似无关的碎片,拼拼凑凑。这些碎片会在某一瞬间产生化学效应,引领我到具体的方向,继而通过个人性的手绘模式将作品定性、激活。我发现这个过程,更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本质。”

对于谭平来说,纸上绘画通常都是新绘画形式的开启。在经年累月的创作中他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开始布面绘画之前,都会换一种轻松的材料做一些尝试,这样开放的实验必然会收获鲜活的体悟与灵感。

“在我看来,纸上作品做起来放松没有负担,更具有实验特性。因此,我格外珍惜这些作品。”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无题》纸本丙烯 75x53cm 2021

04

 与谭平的对话  

记者:您在美院上学的时候就有大量的纸本创作,那时候为什么会选择纸本?

谭平:作为一个画画的人用纸来画画,这是一个特别自然的事。我还是孩子的时候画画就是在纸上,到后来,高考前画的一些素描色彩基本都在纸上。我们那个年代油画纸、油画布的材料成本太高,大部分我们用的都是纸,所以我画画的时候用水粉颜色和纸,这两种材料比较多,也特别熟悉。
后来在美院版画系学习,基础练习也是用水粉来画,所以特别喜爱这种材料和纸张之间的关系。等到毕业创作的时候,我也是画了一批纸上的绘画作为毕业创作的展览。

记者:纸本作品对于您来讲有什么特别之处?

谭平:我个人对于纸这个东西特别喜欢,可能是觉得纸跟画布或其它媒介相比,更亲切,更有温度。

所以我每次在开始一种新的语言和尝试的时候都是用纸来开始。我原来画的素描、丙烯的绘画,基本上都先是从纸上开始,之后逐渐画比较大型的绘画的时候才会采用布面。

记者:疫情三年来您主要创作的就是纸本作品而不是大型油画,为什么?

谭平:在这之前我大部分画的都是2米左右,3米左右的大画。主要的目除了在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从视觉上也会更强烈,也是为参加展览。

但是三年疫情使我们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全部都在家里,在一个方盒子里面是被隔离的状态。通过纸上的作品来表达每一天的不同感受,我觉得它非常直接,也非常准确。

因为画小的作品,首先是在你的控制之内,也非常适合身体的高度,表达起来时间相对比较短,它不像大型绘画,一画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张纸,对我来讲可能30分钟就可以画完,可以把当时的所感,通过色彩线条直接表达出来。它有点像日记。

记者:这三年来您在画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

谭平:刚开始面对疫情大家真的很惜命。那个时候我也画了一些比较大的作品,表达的可能就是一种窒息吧,被隔离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我的纸上作品是21年才开始画的,那个时候我们被封闭在家里,人们的心理状态变了,大家情绪其实都不是很好,那就得通过艺术的方式来消解它。有时候画画有点像一种情绪的宣泄,也有点像修行。

总之画完这些作品之后,自己的生活状态会变得更好,我的这批作品,21年22年23年,颜色都有一些变化,都不太一样,但总体来讲色彩都比较强烈。

有一种说法叫向死而生,当你面对新冠疫情,其实就是面对死亡那样一种感觉的时候,更渴望自己的生命能够在一瞬间得以表现。

所以我后来一些作品的色彩表达的都是在一种不确定性的对抗之中,呈现一种生命力。我觉得这次纸上作品也基本上是这样的一种表达。

记者:纸上的作品跟别的媒介相比有什么优势,给您什么特别的感觉?

谭平:纸上作品面对的好像是自己,其他的一些观念性作品,包括大型的绘画,面对的是别人,这个区别蛮大的。

有的时候在家里利用零散的时间来绘画纸上作品,更放松,没有什么负担,不存在过多的所谓技巧。但是大型的绘画,特别是场域、空间的作品,在呈现之前要做非常具体的策划和设计,之后面对如此大的空间才能够变得更自由,能表达的更充分,但纸上不是,纸上非常自然。

记者:别人或艺术史上的艺术家的纸上作品会对您有影响吗?

谭平:做学生的阶段画画会想到自己用什么样的风格、题材和材料去表达,那个时候会影响,但我现在不会了,我更愿意去看艺术家的展览。

很多展览当中大部分都是艺术家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但我更愿意看他们的一些草图,一些小小的纸片,因为这些东西最能体现他这个人最本质的东西。

往往大作品很打动人,但在某些时候有表演的成分,所以很多艺术大师对我的影响很大的是他们的那些纸上碎片。

记者:您在自述中说“至暗时刻,艺术是我面对死亡挤出的那道光。”如何理解这句话?

谭平:在2020年12月底我做过一个展览,叫纪念2020,是在深圳做的,我当时回想起2月份的时候,生与死,其实就是呼吸间。

我们平时没有感到呼吸急促的时候,也不会意识到呼吸的存在,没有在生与死的时刻也不会感觉到艺术的重要。当时我画的很多作品也一样,整个画面都是黑的,可能只有一个被挤出的缝隙是有色彩的,就是这种东西,是那句话当时所要表达的。

记者:您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什么是最重要的?

谭平:艺术家我觉得最可贵的一点,是要敏感,要对发生的一些事情,无论是自己的事情,周边的,还是世界的事情,都能够敏感的体会到独特的东西,这时候他的艺术作品才会变得独特。

(来源:ArtAlpha艺术阿尔法)

艺术家简介

“谭平——纸上·作品展”今日开幕:与纸张对话,在黑暗中挤压出一道光

谭平,1960年生于河北承德,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和Meisterschule学位。英国金斯顿大学荣誉博士。曾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当代艺术中心主任。他始终探索于绘画、版画、多媒体、设计等多个领域,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路德维希博物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