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3-23 10:18:09
听新闻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近日,“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作为个案的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美术馆举办,包括启动仪式、主题发言和分组讨论等多个环节。著名策展人、艺术家、批评家等专家学者齐聚现场,聚焦济南国际双年展,从展览策划、主题阐发、内容传达、发展路径、宣传模式、文旅实践等众多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呈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输出了无数有关中国双年展发展的前瞻性观点、建设性论点。

研讨会结束后,我们对部分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针对相关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挖掘。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整理推出部分专家的发言及采访,以飨广大读者。

展览策展人之一、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裔萼在“全球化、多样化世界文化语境中的中国双年展——作为个案的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学术研讨会启动仪式的讲话:

第二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主题为“共生世界”。总策展人冯远先生的策展构想,旨在建构当代与传统、现实与虚拟、人与自然、地域与世界等多个维度;倡导共生性与包容性;谱写共生、共建、共享、共赢的国际艺术交流合作新篇章。“共生”作为策展的关键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今天,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建构,尤为迫切。

20世纪,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20世纪末,西方兴起绿色革命,环保主义者遵从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理念,反思人对自然秩序的干扰,批判现代文明对自然造成的伤害。中国自古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理念和生态智慧。尤其是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让二者得兼两全之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届双年展的重要篇章。我们邀请了近年来关于这一主题的优秀之作,展示中外艺术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示他们以艺术的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努力。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家园之梦

在一些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的边远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依然保持着美丽纯净的自然风貌和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它们被艺术家视为世外桃源和梦中家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家园的美好想象,被寄寓在少数民族题材以及乡土题材作品之中。

青藏高原之所以成为热门题材,原因大抵如此。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最不适宜人类居住之地。而令人惊异的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千古以来与自然之间却形成了“天堂般的和谐”关系。他们认为人与自然之间不是主客关系,而是平等的交换关系,二者共同恪守维持和谐关系的协定:“自然向人类提供生活需要的一切,而人类则用祭典仪式和牺牲去供奉自然。”美丽的雪域牵动着无数中国艺术家的画笔:田黎明以轻灵的笔调描绘藏族女子的纯净之美,《在那遥远的地方》所呈现的是一个令人神往的透明澄彻的世界;王珂的《大山铸就的凝重》,以写实手法刻画席地休憩的藏族祖孙二人,他们仿佛是和大山融为一体的自然之子。

在表现其他少数民族的作品之中,无论是王晓辉《彝乡喜日》、刘健《火把节》中身着盛装、欢度节日的彝族人民,还是刘金贵《会唱歌的沙漠》中富足的蒙古族人民,亦或是赵培智《瓦恰的行走》中欢快的塔吉克少年,均传达一种令人向往的祥和与安逸。在乡土题材作品中,袁武的巨幅水墨画《人流》,浑厚凝重的水墨与精勾细勒的白描相结合,形成正负片的对比效果,赞美北方农民的质朴与坚韧;邢庆仁《骑马回家》所描绘的陕北乡间小景,画中朴拙的农民是那样的悠然自得、安详自在。

因为隔着时光之河与想象之幔,梦中的家园总是那么令人神往。无论是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还是对故园的深情回眸,家园之梦刻骨铭心。刘巨德的《微风吹过后草地》,是画家隔着数十年的光阴,回望童年那片鲜花盛开的后草地,微风拂过,花草如水波荡漾,在心头,在梦里,在画中,浪漫而质朴。罗敏的《游春记》,那一群纯真儿童春游的场景,既是画家最美好的生命记忆,也是她最向往的理想之境。漆澜的《雨季·生日——母亲的刺梨树》,温馨而惆怅。齐喆的《初夏的第一阵微风》,时时吹拂着画中的少年,故园从未远离。

敦煌莫高窟是信仰之地,也是艺术之域。唐勇力的《敦煌之梦——敦煌人》,以超现实主义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现实与梦幻、信仰与艺术巧妙地联结起来,斑驳的肌理与精雅的笔线为作品增添历史的沧桑感,而他自己的精神家园似乎就在这美轮美奂的敦煌之中。同样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是何加林的《家园》,他描绘了一个神奇的“游园会”,天地万物并置于一“园”,龙腾虎跃,鹤舞九天,云兴霞蔚,草木葱茏,人们优游其中。这也是艺术家梦中的美好家园。在热带丛林中,有一片《无忧之地》,罗玉鑫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世界上最温顺的动物之一——水豚与一群小动物相依相偎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场景。在新媒体作品中,艺术家通过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的手段构建美好家园。比如李政钟的《极乐园》,营造了一个虚拟的乐园;师丹青的影像作品《平行进化的花园》,创作了一个虚构星球上的虚构花园。尽管是推演而出的数字花园,依然承载着人类对于美好家园的梦想。

中国人心中最理想化的家园之一,莫过于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重要代表,园林是人工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典范。中国人造园,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园林是大自然的一个单元,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意在营构一个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陈琦的水墨长卷《北冥》,以精微的笔墨再现江南园林胜景。画面密布的斑驳墨痕和虚化人影,传达沧桑与虚幻之感,也隐含画家对梦中家园的追寻。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生态之思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对自然资源的加速攫取,带来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臭氧层耗竭、全球变暖、酸雨等一系列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深刻反思生态失衡之痛。艺术家们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人类命运的忧思,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思考。

面对大自然带来的挑战,人类进行不屈的抗争,也是另一种意义的共生关系的构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许多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深沉的人文关怀。陈坚在水彩组画《口罩》中,以半抽象的手法画了30个巨大的被丢弃的口罩。黑色的背景赫然出现一只只巨大的白色的几何形,凝重的色调和斑驳的肌理形成强烈的对比。周京新的《天使系列》,以他个性鲜明的水墨语言讴歌为抗击疫情而奋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她们犹如天使一般,护卫着大家。王辅民的《天使与神将》,以表现性的手法,将白衣天使和民间年画的神将并置,颇具特色。林蓝的《梅坚如铁·武汉》,将传统四君子题材之一的梅花,赋予新的时代寓意,表达抗疫必胜的信念。

刘商英通过在沙漠中直接作画的方式,深切体悟人与自然复杂的共生关系。他的《沙漠》系列作品,笔触粗粝而有力,他刻画胡杨的不屈与不朽,以喻示人类的坚韧不拔。如果说杜小同的《域》是以大海的浩瀚与人的渺小构成主要意象,表达人的孤独与脆弱。那么,张敏杰的《梦之船》,则喻示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代大权的《浪遏飞舟》、杜松儒的《荡空山》、秦嗣德《干枯的河床》等作品,均是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力作。正是在这反思之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深情。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王刚《凝望星空》作品展览现场

新媒体艺术也通过互动或沉浸的方式,表达对人与自然的关注。王刚的《凝望星空》是历时两年摄制的四季变化的视频集合,用数台影像设备同时向墙上和地面投映大地艺术视频。左右两面满铺的镜面,产生深远、神秘的视觉空间。观众置身其中,仰望星空,感慨万端。洪昀、蔡艺璇、王圆圆等合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大气炼金术》,提取了全球几百个城市的气象数据,通过算法生成相应的数字云雕塑,直观地反映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揭示人与自然难分难解的共生关系。

诗意之美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道出了中国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情怀。自古以来,中国艺术家就将自然理想化,他们通过诗意的笔调表现山水意象,表达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寄托物我同胞的宇宙情怀。无论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还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亦或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展卷铺陈的都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今天,诗意依然流淌在当代中国艺术家的笔下。他们秉承中国绘画诗画一体的优良传统,以烂漫诗心,表达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对精神家园和理想之境的营构。他们描绘理想化的自然,诗画相融,相得益彰。本次双年展中,此类作品不胜枚举。

杜大恺是现代水墨画的代表人物,画风清新明丽,纯净细腻。《梦回爱琴海》是他对异域风貌的诗意描绘。朱道平的《朝晖》,清雅的笔墨流淌着诗意的情怀,充满生命律动的线条形成音乐般的美感。胡伟的《苏醒》,以半抽象的形式,表现晨光熹微的清新与舒朗,水墨与色彩氤氲,笔墨与肌理交融,空灵超逸,别具自然天成之美。党震的《寒山之云远》亦具静寂之美和超然之思,作品满溢诗意与禅意。在花鸟画中,马书林的《惠风和畅》、马锋辉的《听涛》、杜华的《春意盎然》,通过荷花、松涛、紫藤,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在现代都市题材中,依然可以觅得诗意的情怀。张培成的《亲爱的》以轻松愉悦的笔调将不同肤色的人们置于画中,爱意与诗意相融;王冠军的《锦瑟年华系列——Hello北京》,不同国家的俊美少年欢聚在北京的胡同,悠闲自在;徐华翎的《鸟鸣涧》,花季少女与折枝花鸟悄然低语,朦胧而神秘;焦洋的《平湖·萤映影》,萤火虫飞舞在夜空,如点点星光,静谧而浪漫;毛冬华的《观海系列——上海外滩故事》以没骨的清透表现建筑的厚重,苍茫而浑厚;栾剑的《运河之都》借用版画语言,画面简洁明快,时空交错,古今交融。

中国油画家善于将西方的艺术手法和中国的美学观念与诗意情怀相结合,表现充满诗意的东方韵致。在他们眼中,树木花草、山川河湖从来就不是简单的景致,而是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擅长表现江南景色的沈行工,他的《阳光下的田园》好似如歌的行板,温暖而抒情;何多苓的《花园》,朦胧而梦幻,诗意而神秘;王克举的巨幅油画《黄河岸边的绽放》,粉色背景上肆意绽放的大朵白色棉花,烂漫又浪漫;尹朝阳的油画《青山青》,借鉴中国青绿山水的图式,表达中国人对绿水青山的眷念;金田的《回音系列组画11》、蒯连会的《春水东流》,均以半抽象的手法,表现自然的空灵之美。

王小慧的“纳米摄影”系列作品,是以高精的纳米科技设备创作而成。她用中国最大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将不可见的微观世界以一种超乎想象的方式得以呈现,诗意而唯美。爱尔兰艺术家琳达·布兰科,以独特的“开放式花丝”的风格铸造青铜。她的《信使》以镂空的手法,将青铜雕成的蝴蝶连接成优美的长翼鸟儿,美丽而轻盈,诗意而浪漫。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沈行工《阳光下的田园》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尹朝阳《青山青》2021布面油画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何多苓《花园》

艺术家以卓越的创造力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和画卷,不仅仅是表达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共生,更为了追求人的生命的和谐圆融。艺术的意义不外于此。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来源:山东美术馆)

艺术家简介

策展人谈 | 裔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彩画卷

裔萼,汉族,江苏滨海人。199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9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策展人。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获得者;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 责任编辑: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