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星期一,恰逢六一儿童节,一大早,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副院长苏新平,以及新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文海,与教务处处长孙韬等一同走进了网络教学指挥中心现场。网络教学的选修课阶段现已开始了第二门选修课的第一讲。校领导当天听取了造型学院版画系周吉荣老师的《丝网版画技法初步》、建筑学院侯晓蕾老师的《景观设计十二讲:从理论到设计》、造型学院油画系裴咏梅老师的《色彩表达》、以及造型学院壁画系李洋老师的《超现实风格绘画解析与创作》,并连线课堂与师生进行了交流。
周吉荣老师版画系《丝网版画技法初步》课堂
“平版,就是在平面上,利用水和油相斥的原理。每次印之前,要在版上刷一遍水,让水适当吃进去。”在《丝网版画技法初步》课堂上,周吉荣老师正在向同学们讲解版画的不同版种。“从版画的多种类型和特性讲起,兼顾不同专业同学的基础差异,首先把大家带入版画的世界里。”范迪安院长听课后充分肯定了周吉荣老师的选修第一课,“周老师在版画创作和教学上都非常有经验,‘听、刻、印’三者的结合是这门课的重要特征。”为保证选修课同学能动手实践,版画系在开课前专门开发了一整套材料,方便学生居家操作,并安排技师远程直播,为学生示范制作流程。范迪安高度赞扬了版画系专业选修课的精心准备,他指出,传统悠久的版画,其最大的特点是复数性、可传播性,不同专业学生要把握版画艺术创造特性,一方面了解不同版种的技法,一方面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通过这门课充分体验版画的魅力。
建筑学院侯晓蕾老师《景观设计十二讲:从理论到设计》课堂
侯晓蕾老师的《景观设计十二讲:从理论到设计》课堂,有来自中国画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和城市设计学院等十几个院系的同学。开课时,同学们与侯老师交流了对于课程的期待与选课原因,即景观设计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能拓展自身的知识体系、希望对空间进行更多的认知。范迪安院长认为,侯老师的课回应和满足了同学们的这些知识诉求。“景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最大的艺术品和艺术创造的落脚空间。现当代艺术越来越注重自己的作品和周遭环境的关联性,并且利用自然、人文、历史等场所来形成艺术的空间,因此‘景观’二字具有很大的社会学容量。”他强调,中央美院景观专业培养的人才,首先要进入社会生活的景观之中,也要进入具体可供艺术创作发生的创造性空间之中。
造型学院油画系裴咏梅老师《色彩表达》课堂
来到《色彩表达》课堂,裴咏梅老师正在以梵高的作品《峡谷》为例,给同学们讲解色彩对比原理中的补色对比。“我听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进入课程里,你讲的角度和认识对我很有感染力。”苏新平副院长点评道,裴老师在课堂上探讨作品的同时,还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与知识积累,案例列举有说服力,帮助同学快速掌握油画色彩原理。“色彩是大领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你着重从色彩的表现力来谈,讲得精彩。”范迪安院长对裴老师讲授的切入角度表示赞许,“你把马奈作品中多位人物的头像汇集在一起,阐述色彩的表情,是很新鲜的角度。”范迪安谈到,色彩是心灵的语言,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课程提高大家对色彩的理解力非常重要。裴老师从艺术历史到具体的绘画实践进行了详尽分析,将艺术家的个人命运与时代、社会联系起来,通过色彩教学把同学们导入对古往今来重要作品的理解,对重要艺术家色彩语言特色的理解,这极大地加强了大家的色彩认知。
造型学院壁画系李洋老师《超现实风格绘画解析与创作》课堂
“我用同理心,将不同人的梦画下来,把梦变成可以交流沟通的方式。”“梦是人的潜意识中巨大的灵感宝库。”切换到《超现实风格绘画解析与创作》课堂,李洋老师正以自己的作品《做梦绘画增长》系列为例,引导同学们打开思路、展开想象。“这门课很好地将个人的创作特色与超现实艺术的表现语言相结合。”范迪安院长认为,李洋老师在创作实践中,把个人的梦以及社会人群有关的梦结合起来,予以阐述和表达,这就从注重个人“小我”的范畴上升为对社会的表达。范迪安谈到,超现实主义艺术通过把个人潜意识、集体无意识进行图像表达,拓宽了绘画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空间,希望这门课能让同学们更宽阔地展开艺术思维、形象思维和关联思维。范迪安强调,“画梦不仅仅是画个人,不同专业的人才最终都要寻找自己与时代、社会和现实的关联。”
听课尾声,范迪安院长、苏新平副院长、杨文海副书记为同学们送上了节日的问候,希望大家能永葆儿童般的心灵和想象,画出这个时代追逐的梦。
当日上午,造型学院版画系主任王华祥,建筑学院院长朱锫、副院长王小红,以及教务处副处长强勇、谭玉红、吕明等同时在线听课。(赵晶 宋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