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两会”提案实录:(11)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12)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来源: 文化视界 2020-05-26 15:05:26
  中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中西医并重发展方案,目前缺乏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当前如何能实现地道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国际效应。

  【编者按】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已经有两届了。作为人民政协委员,他不仅关心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同时也对社会各界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形成可行性提案,提交大会。有许多提案都得到有效的落实或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时参照。《关于保护三孔提案》、《关于全面放开二胎的提案》、《关于在全国设立孔子学堂的提案》等等。今年两会,孔维克委员又提交了15个提案,涉及行业广泛,尤其关注“抗疫防疫”领城。现将提案分期发表,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两会”提案实录:(11)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12)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

  中央把科技创新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及时全面深入的推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让科技富有中国特有的人文精神,是塑造中国之治的科技人文溯源和特有科技伦理体系构建成的必须。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实现现代科技人文精神的溯源,对中国之治科技精神的研究与凝练,具有国家战略的时代发展价值。基于当今科技工作者调研中面临科研压力、伦理导向和我国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科技壁垒等现象,结合调研与基层实况我们提出本提案。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两会”提案实录:(11)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12)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立论基础:

  一、科技工作者压力巨大博士群体自杀现象频现

  中国博士学位授予数自2008年就超过美国。博士生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事件频有发生。放眼世界,博士生的精神同样存在巨大压力,有研究显示,47%的博士生情绪低落沮丧,有抑郁倾向。每年都会有博士生自杀的悲剧。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来源于科研本身实际状况的压力,更有科研人员本身精神支撑的脆弱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骨传承和精神塑造有丰富的内容。新时代开展传统文化与科技人文的深度融合尤其重要。

  二、科技人员培养与传统文化存在脱节现象

  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文理分科现象,自然科学领域的科技人员多为理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教育存在偏失。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经说过“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他在中学阶段念书时,父母却要求他背诵孟子。他上大学后,虽然学习自然科学,一路走来却极为顺利,并获得国际的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每个人心中都可以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开展对中国特有的价值体系于人文精神的深入发掘和研究,是当今我国科学发展与伦理进步的重要手段。

  三、科技人员需要传统人文精神的支撑

  博士生居于国民教育培养体系顶端,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在追溯中国之治的科技与人文溯源和科技伦理体系构建中开展中国传统人文风骨的教育培养,尤为必要。这不仅有利于科技工作者强健心境意志与人格的正向塑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强健意志力的内容,通过传统文化的优势内涵的融合,可以有效的塑造科学研究向善尚义的正确导向。

  四、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展示更需要科技手段的支撑

  我国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进步,对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内涵,可以更好的诠释和展现,对教学、文旅、健康、乡村振兴等产业的发展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两会”提案实录:(11)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12)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基于此建议中央:

  1、构建并深化科技与文化融合机制

  建议国家整合文旅、科技、教育、人社等部门组建科技文化融合的专项主管机构,纳入政府综合绩效考核内容。由中国科协引领构建人文科技管理制度及传统人文精神课程的培训与研学。进行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融入,减少科技人员的无形压力同时塑造科技人员及学生的精神支撑和强大意志力导向。

  2、设置科技人文精神课程和研学示范基地建设:

  建议教育部在自然科学学科课程设定中,纳入中国人文精神课程,文旅部门制定研发人文精神风骨的研学课程,开展文旅景区科技与人文融合内涵的建设与评定,把大学生及科研人员的坚强人格塑造纳入日常教育的培训内容。

  3、开展多元化支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机制与制度建设

  鼓励各景区和文旅机构开展基于科研人员精神塑造的文化融合元素项目的开发。在文化发展及文旅项目中加大科技项目的审批及经费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对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的制度与经费支撑。

  关于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的提案

  中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的中西医并重发展方案,目前缺乏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的疗效评价体系。当前如何能实现地道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将会产生巨大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国际效应。对内为民生服务,对外可提升国家科技、经济和文化实力;引领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医学、民族医学和补充替代医学的临床科研。本提案结合基层调研和中医药文化追溯,提出构建以临床疗效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两会”提案实录:(11)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12)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现实与挑战:

  1、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力:本次疫情中医药全程参与,发挥了重大作用,经受住了考验。当前,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最核心、最基本切入点正是临床疗效。

  2、西医评价方法缺失中医特有属性:完全照搬现代医学科研方法不能对中医药疗效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下的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中,缺乏对生存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等结局评价方法,而这恰恰是中医医疗体系最为关注的内容。自古中医的疗效评价多是基于生活、社会、功能为主的评价。目前在我国中医药发展缺少基于中医理论体系下的评疗效价体系。

  3、循证医学的“同质性”理论不适合中医药疗效评价,现代医学研究多采用“同一质”的研究对象、处理方法。由于中医药所特有的复杂性,中药方剂却是完全不同“质”的,仅仅照搬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是不能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效作出科学的、真实、公正的疗效评价。

  4、临床研究和疗效评价过度依赖实验室指标:目前的临床研究相应疾病的评价标准,过于重视实验室的评价指标,甚至将实验室指标作为疗效评价的唯一指标,而涉及中医证侯的评价越来越少。缺乏中医药自身整体优势和疗效优势的评价指标。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和多环节的特点,着重整体调节,因此不能与现代医学单纯比较实验室的微观疗效指标。

  5、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中医典籍、良方均有非常丰富基于疗效的评价描述。比如清朝道光七年孟府印制的《普济应验良方》一书就有基于疗效的近百种的评价论述。这正是中医药长久以来通过时间轴线,实际应用效果的反馈和总结。这种评价更加真实有效,且便于推广应用。

  6、建立中医药专属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民健康工程的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高级别临床证据寻找方法,由我国牵头搭建全球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应验方法,引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充分与西医交流协作,建设属于中医药自己的领域,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两会”提案实录:(11)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12)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提案建议:

  1、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构建中医药专属疗效评价平台,组建以国家、省、市的三级信息成果共享网络。分别从典籍承古、良方论述、疗效验证、科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新时代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机制和制度的构建,面向全球制定并发布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达成中医药国际公认标准,引领中医全球化发展。

  2、加大科技、文化部门对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课题立项资助,从中医文化(典籍医案)与科技评价(现代生物技术)等多角度融合的方向开展中医药承古创新的疗效评价与发展工作。

  3、开展新时代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与认定工作,制定评定方法和机制,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鼓励各地中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基于却有疗效的治疗方法、应验良方和养生康复保健技术、专长医生等组织评审、评价和鉴定。认定并推出一批真实有效的“效医”、“良方”并在基层应用推广。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孔维克“两会”提案实录:(11)关于科技发展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发展(12)以疗效为标尺构建中医药“效医良方”评价体系

[ 责任编辑:张晓宇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