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已经有两届了。作为人民政协委员,他不仅关心国家的文化事业发展,同时也对社会各界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形成可行性提案,提交大会。有许多提案都得到有效的落实或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时参照。《关于保护三孔提案》、《关于全面放开二胎的提案》、《关于在全国设立孔子学堂的提案》等等。今年两会,孔维克委员又提交了15个提案,涉及行业广泛,尤其关注“抗疫防疫”领城。现将提案分期发表,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并提出宝贵意见。
关于加快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中国精神提供滋养的提案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国人民在“抗疫”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集体意识、利他精神、包容克制品格对防控疫情提供了强大精神保障。不少学者(包括西方学者)认为,除了中国社会制度的强大领导力和组织力,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此次“抗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就是中华优秀文化在当代发挥巨大力量的案例。但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与传统文化有一定隔阂,因此要对传统文化的话语体系、表达方式、解释系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也牵扯到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争夺,特别是对年轻人的争夺。
由此建议:
一、加强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渠道传统文化传播。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了解信息的重要窗口。要紧紧抓住青少年移动互联入口,用适当的方式,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鼓励中国故事创造、创新。应当大力鼓励蕴含中国文化精华的文艺作品创作。例如电影《大圣归来》讲了关于初心的故事,获得极高口碑,做到了思想性、趣味性、盈利性的统一,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三、培养、发掘、保护、鼓励“两创”人才。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个新领域,人才数量少,成才难度高,应当制定政策,积极培养、发掘、保护、鼓励他们的创作、创造积极性,形成人才梯队。
关于孔子诞辰年数规范表达的提案
孔子被公认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人物,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和符号。目前,每年中国乃至世界各地都举行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尤其是诞辰年数逢五、逢十纪念活动更加隆重,几乎都有国家领导人出席。但目前中国大陆通行的孔子诞辰年数表达不规范,引起一些争议甚至误解,建议对这样一个特殊人物的诞辰年数表达加以规范。
按照目前的通行说法,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1989年9月,中国孔子基金会等单位首次在北京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当时的周年数计算方法是551+1989=2540。(参见董金裕《必也正名乎——孔子诞辰年数考辨》)这种算法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公元0年,所以总数减一才是周年数。但这种算法一直延续了下来。
这个问题源自一个计算错误,如不纠正或补救,不仅贻笑大方,更不符合孔子“正名”思想。况且孔子“六艺”中有“数”一项,数学也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纪念孔子诞辰的周年数比大陆少一年。但大陆纪念活动周期已经延续多年,突然改动,似有不妥,但可以更改一个叫法,变“周年”为“年”,诞辰年数和纪念周期不变。理由如下:
所谓周年之“周”,乃整年实岁,如继续称“周年”则应减少一岁,否则讲不通。但中国传统之“年”,往往是年头之意,类似年龄中的“虚岁”,如去“周”称“年”,则可延续目前诞辰纪念年数。
综上,建议有关部门规范孔子诞辰纪念年数的表达,以后如果继续称呼“纪念孔子诞辰XXX周年”,则纪念年数应减一;如果纪念年数不变,则可以将“纪念孔子诞辰XXX周年”改为“纪念孔子诞辰XXX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