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印艺术邀请展
暨中国陶瓷印文献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2月26日~3月26日)
【开幕时间】
2023年2月26日(周日)
上午10:00
【展览地点】
朐美术馆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朐山书院)
【开幕地点】
朐山书院
【展览题签】
王 镛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教授、博导)
【篆印】
陈国斌
(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
【学术主持】
王东声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学术支持】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
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
中共海州区委宣传部
海州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江苏海州文旅集团
【承办单位】
朐山书院
朐美术馆
前 言
任何艺术门类,都与媒材实验、器具利用与技艺磨练有关,与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息息相关。材料的创新,更是艺术出新的一部分。毛笔的出现,或许本身无法预测未来,却产生了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王冕用花乳石、文彭用灯光冻刻制印章时,也不会料到最终迎来了波澜壮阔的篆刻流派印发展。
信息化、智能化的今日时代,各艺术门类都有着形质不一的发展。传播渠道的改变,展示效果的强化,诸多现代艺术因素更有利于艺术家的创意和情怀显现,创作更加回归艺术的本真。可以说,当代篆刻艺术对传统的挖掘和新意表现有目共睹,篆刻艺术的实用性已经不再是“唯一”属性,艺术的审美独立性得以大大彰显。
陶瓷印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印章—篆刻”艺术的发展而起起伏伏。现当代以来,随着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陶印模的发现,专家学者也在不断深化对印章起源的探讨。在汉字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印章是具有印信功能属性的载体,因其皇权规制与材料稀有,以青铜、玉石等材质的印章占据了绝对主流,而陶印、瓷印更多扮演着附属角色。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犹如艺术花园里的一支奇葩,陶瓷印给当代篆刻艺术带来了更大的惊喜。一方面,陶瓷印为当代篆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陶瓷材料本身的疏密特性、不同程度的干湿刻制、烧制过程所产生的窑变、印花效果的张力形式等等,这些因素所带来的意外表现,与追求视觉表现、讲求语言内涵的当代审美理念高度契合;另一方面,关于陶瓷印创作与研究的相关活动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篆刻家、爱好者、学者、策展人等参与到陶瓷印创作、组织与策划工作,这无疑为当代篆刻创作生态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朐山书院,始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复建于2016年,是海州悠久人文历史的有力见证,是连云港通达古今人文精神的新地标,是一个城市感悟文化传承与体验新知的打卡地。即将于2023年2月26日在朐山书院朐美术馆举办的“见素抱朴——当代陶瓷印艺术邀请展暨中国陶瓷印文献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活动,既为当代陶瓷印创作者们吹响了一次集结号,也成为陶瓷印艺术在美丽的海州生根发芽的一次标志性开启。
泰戈尔曾说过:艺术在朝圣的路上,探访现实中未知的一座座殿堂,走向一个同过去有着天渊之别的未来。我们期待海州的这次盛会圆满成功,我们期待陶瓷印艺术的未来春光明媚。(文 /王东声)
艺术家简介
魏杰,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北京理工大学中国陶瓷印艺术研究中心艺委会委员,终南印社社长,兰亭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魏元祥,别署无砚堂,1962年生于北京。中国书协会员、北京书协会员、北京印社社员、京华雅集成员、京华印社副社长。
于明诠,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系中国书协行书委员、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山东书协副主席。著有《是与不是之间》《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书在哪,法是个啥》《闭上眼睛看》《中国书法全集.黄宾虹林散之陶博吾卷》《书法篆刻教程》《单衣试酒》《中国陶瓷印.于明诠卷》等二十余部。
参 展 艺 术 家
(按年龄排序)
(来源:朐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