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潘鲁生祝贺《田野》辑丛出版:“田野调查”让艺术人类学迈向人民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2-20 11:50:34
听新闻

历史是一条大河,在演进积淀中形成了传统。在我国历史上,从“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诗经》《汉乐府》等“采风”,到历代诗人、画家、思想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之论,走出书斋,走进民间田野,在“天下大同”的“大传统”之外关注民间文化中参差多态的“小传统”,到社会的现实实践中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成为治学、行事、从艺的方法。在近现代社会及文化转型进程中,“五四”知识分子提倡“到民间去”,特别是在民间文艺领域,发掘歌谣传说的精神价值,关注民间文化的生存状态,呈现民间民众的情感世界,开创了现代文学创作、文化研究、启蒙实践新的道路。钟敬文先生强调“我们要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来认识民众”,费孝通先生指出“到实地去‘是我们认为最正确的求学之道’”,导师张道一先生尝回忆陈之佛先生的嘱咐“搞史论不要离开实践,一旦与实践脱离,许多问题不但看不出,也吃不透”,还有钟敬文先生的叮嘱“要把民艺‘吃透’,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艺术处理”,他说“民间艺术是通俗的,语言质朴,平中出奇而清新刚健,绝无矫揉造作,形式上的刀斧痕却显出大巧若拙的特色。但是并非所有的通俗艺术都是民间艺术,也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属上乘。研究须要识别,有识别才能上升,如果真伪不辨,良莠不分,是很难进入更高的境界的。”秉承这一治学的理念、实践的方法,走进真实的“田野”,获得广阔于自身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做到建构理论与实证检验的相互印证,以求得真知、真理、真学问,是初心也是使命。

潘鲁生祝贺《田野》辑丛出版:“田野调查”让艺术人类学迈向人民

2011年调研临沂柳编技艺

潘鲁生祝贺《田野》辑丛出版:“田野调查”让艺术人类学迈向人民

2018年调研广西民间文化

潘鲁生祝贺《田野》辑丛出版:“田野调查”让艺术人类学迈向人民

潘鲁生田野调研地图

随着西方现代学术体系发展,田野调查(Fieldwork)成为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和范式。研究者以一个社区或某类群体为切入口,亲自深入考察对象的所在之地,参与并观察他们的生产生活、日常行为、节日仪式、亲属关系、信仰以及艺术活动等,以参与观察、(结构与半结构式)访谈、口述史记录分析、问卷调查、田野笔记等方式,获取调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以及完成民族志撰写。因此,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学术规范已不同于早期知识分子的下乡采风或新闻工作者的采访,需要完整的周期、完整的观察,把握整体性的变化,并从最具体、客观的证据材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科学的推论。在这一方法体系中,研究者在“田野”中不仅需要“他者”的陈述,也需要对时时变化着的“他者”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事项,进行巨细靡遗地观察,甚至需要研究者亲自参与式观察,掌握“他者”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他者”对自己的认识。研究者从踏入被研究之地,即以长年累月的观察与表现、记录与表达、阐释与建构,从而不辞辛劳地穿梭在材料与结论之间。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人的科学应该在理解他人观念的基础上,以它最细致和最深邃的形态,指引我们达到这种见识、慷慨和宽大。这也成为我们建构和发展中国艺术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源泉和参照。

潘鲁生祝贺《田野》辑丛出版:“田野调查”让艺术人类学迈向人民

“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潘鲁生祝贺《田野》辑丛出版:“田野调查”让艺术人类学迈向人民

“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在我国现代学术、学科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立足自身的文脉传统、国情现实,扎根中国的大地和生活,把握学科的本质规律,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他者”视野,主要以田野调查认识和分析本国的社会,极具必要性。方李莉教授提出并深刻阐释了“迈向人民的艺术人类学”发展方向与路径。亦如王杰教授所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不能简单复制欧洲现代的道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其特殊机制深藏在文化,特别是艺术和审美的情感结构中,“艺术人类学和审美人类学的重要根基是文化相对性,强调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文化类型学的研究,重视和强调不同文化类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有自己的道路和文化机制,这一根基对于中国的当代美学和艺术研究是十分重要和非常关键的”。可以看到,进入田野调查工作的艺术学者不仅研究艺术本体,更聚焦艺术生产者,包括生产过程、日常生活和行为等,并非对包含在“艺术”周围的所有层面的杂乱无章、奇诡无常或平常乏味的事情不做取舍地进行研究,而是从文化体系、深层成因、发展机制等层面做出实证性地研究和理论阐释。尤其是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民间艺术,它是生活之美的创造,也是中华美学精神和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只有走进田野,才会被那种刚健、质朴、热烈、美好的情感所感染,才能真正看清楚生活的艺术与艺术的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也需要进入田野,将艺术的发展还原到一种社会语境中,打破大众对精英艺术、博物馆艺术以及艺术家的刻板印象,找到艺术生发的社会根基、文化内涵并不断认识和求解中国艺术学的当代问题。

潘鲁生祝贺《田野》辑丛出版:“田野调查”让艺术人类学迈向人民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丛书

潘鲁生祝贺《田野》辑丛出版:“田野调查”让艺术人类学迈向人民

《中国民艺馆》丛书

基于上述思考和民间艺术领域的研究实践,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编纂了《田野》学术辑丛,由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殷波教授担任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人类学研究中心参与,汇集全国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田野》作为艺术人类学辑丛,有较之民间艺术更广泛的研究范围和事象,不仅包括民众集体劳动创造的文化艺术,还将进一步走进民众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对民众的生活方式与创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希望作为艺术人类学的一块园地,交流艺术学田野的研究成果,包括调查报告、理论阐释、方法分析、理念及经验交流等,使《田野》成为田野的呈现与深化。

田野,是农人的耕作与收获之地,是生命的生长和成熟之土,是艺术之“象”、学术之“理”生成的根与源。衷心希望《田野》辑丛深入田野,纪录田野,阐释田野,共同使中国的艺术精神、美学理论坚实地站立在中国的田野大地上。

祝贺《田野》!(文/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