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

来源: 文化视界 2023-01-03 15:29:43
听新闻

  曾经有人说过,衡量一个学者是否成功的标准有两点:其一是当你年轻时有非常厉害的老师指导过你;其二是当你年老时还有优秀的青年向你学习。我并不敢奢望后者,但我感到,就第一点而言,我肯定是达标了。因为,在我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刻,非常幸运地碰到了几位人品高尚、学问高深的好老师,而俞汝捷先生就是对我此生影响极大的一位。

  一

  我在武汉八中读的高中,英语老师是张世模老先生。因很不喜欢这门功课,我常会在一些英语单词下标注汉字以做应付,有一次张老先生发现便委婉地批评了我,于是我一直比较回避他,故也无课外接触。毕业过了三年,也就是1975年,我与高中同学王小宝同在武汉一师美术班学习,那时我们从多方面阅读中了解到,一个美术家如果只有绘画技巧,没有文学修养将不可能在今后的创作中有所作为,所以我们非常渴望寻找到一位优秀的文学老师来进行相关学习。后四处打听,意外得知张老先生的女婿俞汝捷先生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涉及文艺方面的评论,很有学问,值得请益,就产生了想去拜访他的念头。其实,张老先生所居的新成里就在汉口友益街上,离我们二人的家均很近,但因长久没联系,我们也不好意思冒然而去,于是我们不禁想到了在高中读书时有“外交家”之称的梁光照同学。有意思的是,当我们与他谈及此事时,他告诉我们,他其实认识俞汝捷先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而且他很高兴将我们引荐给俞汝捷先生。记得在当年年底的一个夜晚,我与王小宝终于在梁光照的带领下,有幸去到了俞汝捷先生在硚口武圣路的家。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1980年俞汝捷与姚雪垠合影于北京姚寓。

  先生给我第一印象是儒雅、端庄、随和,且待人极好。当他得知我与王小宝的想法时大为赞赏,随之便结合古今中外的大量事例进行了极为生动的讲解。特别是他讲的关于唐代王维与宋代苏轼不仅是文学大家,而且是丹青高手的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从他的讲话中,我发现,他绝不只是一位作家与文学评论家,同时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美术史家。其对中外美术史,以及艺术家或作品的掌握与见解都是十分独到且深刻的!据俞先生介绍,他之所以钟情于传统书画的鉴赏,一是其父和岳父家均曾藏有不少相关作品;二是乃师瞿蜕园先生既是文史大家,又精于传统书画鉴赏。而这种特殊背景也使得著名的西泠印社在1979年至1981年约请马元浩先生编辑9册《程十发书画》时,特聘请他为每个分册撰写了序言。据知,马元浩是先生的初中同学,起初在与程十发老先生商量究竟请谁来撰写各册序言时,后者特别强调,与其找画坛前辈写篇应酬性文字,不如找一位喜爱他作品的中青年学者来担纲,于是马先生就想到了文字功夫好、责任心强、修养全面的俞先生。当时俞先生正在北京协助姚雪垠老先生创作长篇小说《李自成》,尚有余暇,便高兴地接下了任务。也因了后一点,加上先生于1985年夏天调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我们与先生的交往便更加频繁了。最初是在是在硚口武聖路、然后就是在武汉文联或湖北省社科院的宿舍。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鲁虹主编《中华美术百年》,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我们总会就学习上、工作上,还有生活上的难题向他请教,而他也一直以诲人不倦的方式给我们以启迪与帮助,但彼此之间交谈的更多是文学艺术方面的问题。比如,2011年11月18日上午,乘从深圳回汉出席湖北美术馆主办的“中转”展之机,我与王小宝专门去湖北社科院宿舍看望了他,同时将他为我主编的《中华美术百年》作序的新书送给了他。【1】我记得,在互致问候后,他马上谈到了不久前为“翰海2011年秋拍”图录所撰写的解读八大山人作品《游鱼》一文。与常人主要是从风格表现出发便想当然认为,画家之所以要将鱼的眼睛表现成上翻状态不过是为了强调个人的风格特征不同,俞汝捷先生首先强调“生活中鱼的眼睛本身并无什么表情,但此画中之鱼,不仅目光烱烱,而且神情复杂。所以,要想了解画家究竟想表述什么,一定要结合画中的题诗来看。”接下来,他结合八大山人画中题诗(“到此偏怜憔悴人,缘何花下两三旬?定昆明在鱼儿放,木芍药开金马春。”)以及风格表现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详尽读解,并指出,八大山人实际上是从画中之鱼的角度、以鱼的口吻抒发一种不可明言又难以实现的梦想。倘若译成白话就是:“当我游到这里,偏偏怜惜这形容憔悴的人,你为何要在花树下苦苦守候两三旬之久?如果明朝还在,我辈就都有了生路;那时牡丹花开,学士们的春天就降临了啊!”听了先生的一番精彩解读,我进一步理解到:所谓“文人画”其实是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也可以说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决不能等同于“油画”、“版画”等画种。因此,没有对古诗与“文人画”之美学追求,包括笔墨的读解能力,我们将很难读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文人画”。此类例子很多,在此我就不一一举出了。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2000年俞汝捷在瞿蜕园故居弄口。

  很有意思的是,我与俞先生的交往也令我与张世模老先生有了一些接触。1987年《美术思潮》停刊后,我调入《艺术与时代》编辑部主持“私人博物馆”之栏目时,就约请老先生撰写了不少有关古代书画的评介文章,其来稿均用端正漂亮的钢笔字抄写在300字稿纸上,并附上了相关彩色照片。原来,老先生父亲早逝,是由祖父张仁芬带大。后者早年在江苏做过盐务官,晚年回汉居住,为当地大收藏家,否则,老先生也没法撰写相关文章了。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张世模先生百岁生日时留影。

  

  按照传统标准,俞先生称得上是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为清朝举人,先后任过衡阳道道台、湖南省财政司司长、山东省政务厅厅长,著有《汉当研室诗钞》。而其父早在上世纪20年代即为上海《时报》主笔,撰有大量时评和《春翠楼诗存》,后转行成为中国第一代证交所经纪人。先生成长于书画琳琅的家庭环境中,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两年后分配至武汉爱武中学,1972年又调至硚口区文教局任教研员。在此期间,先生开始发表一些文艺方面的评论文章,固然带有特定时期的痕迹,却也显示了他的写作能力。

  1977年,有关方面商定为姚雪垠配备助手,为此姚老就助手人选提了几点要求,包括第一,为人要好相处;第二,要能熟练地翻看线装书:第三,写字要工整。后经武汉市文化局创评室多次遴选,并征得姚老同意后,于1977年秋正式通知俞先生去京担任这一职务,其工作关系也随之转到了文联系统。

  到了北京,先生的主要工作是将姚老的口述录音整理成小说初稿,同时去图书馆替姚老查阅相关资料。当然他也有馀暇从事自己的研究与写作。他曾在《青年文学》上开辟《小说之美》专栏,因其文采四溢,言之有物,条理清晰,深为广大读者所欢迎。后结集为《小说24美》,于198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美学家蒋孔阳作序,此书后曾多次重印。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俞汝捷著“习文小辑”丛书。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俞汝捷著“文学之门”丛书。

  先生于1985年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后来的岁月中,他致力于研究小说理论和小说史,兼研诗词、书画及其他。,他出版了独著丛书“习文小辑”(含《小说24美》《学诗26讲》《人心28论》)、“文学之门”(含《诗词曲联讲座》《志怪传奇新说》《幽默笔记选评》《小说之美初探》《形象心理试论》)。还出版了其他著作,如《长江小说史略》(合著)《黄鹤楼碑廊诗注》《黄鹤楼诗词三百首》(选注)《程十发书画面面观》《中国古典文艺实用辞典》(主编)《插图本简明中国古典文艺辞典》(编著)等。此外,他还曾对姚雪垠长篇小说原著加以精补而成《李自成(精补本)》。该书对姚雪垠原著细加精简,基本清除了特殊时代在书中留下的现代化痕迹,此外补写了姚老因病未能完成的重要情节。著名文史学者冯天瑜读后认为,先生“同高鹗功业相类”,故先生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俞汝捷著与黄鹤楼文化相关的书。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俞汝捷主编,《程十发书画面面观》2019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注重培养后学,同时不遗余力地提携后学,乃先生一大美德。如我先后出版三本书,他都严谨而认真地作序,即不是以短文应酬,而是写出了融精练、华美、斐然于一炉的长文就足以作为例证。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鲁虹著,《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河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

  2009年夏天,好友刘淳先生带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骆军先生专程来深圳组稿,为了以学术的方式纪念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便提交了《中华美术百年》的选题。有着丰富出版经验,又特别敏感的骆先生当即同意了我的想法,并嘱我尽快写一个出版计划给他。我虽不才,但一向能按时,甚至往往提前处理好人家所托之事,这或许就是一些出版社同仁比较愿意向我约稿的原因之一。而在中青社领导同意并签约之后,我立即开始了相关工作。好在此前为撰写上海书画出版社的《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一书,我已对此前的中国美术史,即从辛亥革命以来至当下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必要清理,故做起来相对轻松。本书即将出版之前,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俞先生发去了一个信息,想请他撰写一篇前言,没想到先生不仅答应了我的请求,还让我发去全书的文稿与图片,经过认真阅读,他过数周便向我发来了文章。在该文中,先生首先肯定了我对百年美术发展脉络的全面精致的把握;其次对我将全书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及其他等三大类,且分别写有一篇高屋建瓴的导读的做法甚为称赞;再其次,他认为本书采用以图配文的形式特别好,因为这样既具体生动地阐述了各类美术的演进历程,也有利于广大读者的阅读。另外,他还花了不少笔墨特别称赞本书在“鸟瞰”、“遴选”、“培新”三方面备见功力。在先生笔下,“鸟瞰”,指的是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全局;“遴选”,指的是在如林佳作中选出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培新”,则指的是对美术领域新人新作的关注与评介。当然,他亦写有对我多年工作成果的介绍,我则将其视为先生对我的勉励与希望。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鲁虹著,《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18》,河北美术出版社,2021年

  2012年,时任河北美术出版社艺术理论编辑部主任的徐秋红致电对我说,中国当代艺术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已作为一种新的传统存在,也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至今国内许多艺术院校都没有正式开设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课程,书店里也鲜有相关教材。她建议我在以往著作的基础上编著一本有关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大学教材,以填补空白。由于其甚合我意,我就在先前所出三本书的基础上开始了此一工作,【2】书稿完成后,我又“厚”着脸皮去信先生,请他再行撰写前言一篇。就如上次一样,先生除爽快答应了我的请求外,还让我发去全书的文稿与图片,但由于本书文图太多,以致花去了他一个多月的时间,后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先生撰写了极为有分量的文章,让本书增色不少。在该文中,先生开篇就指出本书是一部从观念到体例都别开生面的史著,其特点是史料(包括文字和图片)丰赡,史实确凿。他还强调,“因为熟谙历史,著者谈任何时段的艺术,都能清晰地勾勒出相关的政治背景、思潮脉络和社情民意,并通过‘相关链接’和‘相关作品’等富于创意的设置,对上述内容作更详尽的阐明。”“此外,作为教材,书末附有《中国当代艺术大事表》,各节又有“复习要点”,包括名词解释和思考题,这对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掌握重点,提升鉴赏与研习能力,无疑也是非常实用而有帮助的。”【3】令我甚为高兴的是,因为该书出版后比较受欢迎,至2021年初,一共重印了九次。有人说,此举在中国美术界是少有的纪录!但我觉得,没有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包括俞老师与各位师友的大力支持,这一纪录绝对不可能出现!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2012年11月,鲁虹与俞汝捷老师合影,王小宝摄于俞汝捷老师书房

  2019年9月,接任河北美术出版社艺术理论编辑部主任的青年编辑李彤又进一步向我建议说:“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现在各条战线都在对这40年的历史进行清理,但我们的教材只是写了前30年,应该将近10年的内容补上才好。”我完全同意她的看法,于是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之中。所幸,写作进展得相当顺利,一完稿,我又请先生根据新增补的内容对先前教材的前言做些修改,先生很快就改毕发我。本书于2021年6月正式对外推出,并于当月17日下午在北京宋庄美术馆举办了首发式,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些艺术家、批评家、收藏家与各媒体的代表出席了这一仪式。此外,在举办仪式之前,还专门召开了新书分享会。很明显,一位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为学生出书撰写序的事情,就是在学术界也并不多见,而这想起来又多么令人感动和自豪啊!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俞汝捷2019年于武汉书斋(彭年生摄)。

  

  俞先生对程十发老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故从2007年夏天得知程老先生逝世的讣闻以来,他一直想把当年分散发表的有关程十发老先生的序文辑成一书出版,以作为对逝者的一份追念。2018年,程十发艺术馆拟定在来年,也就是在该馆成立十周年之际,出版《程十发书画面面观》一书,而这也正好落实了先生的想法。后经该馆工作人员认真策划、编辑,此书遂于2019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顺利出版,其中收录了先生相关文章11篇——有9篇系改革开放初期为西泠印社所出9册《程十发书画》所写的序言;末篇《写序往事》系2014年先生为参加程十发艺术馆一项学术活动时所撰,其回顾了当年受邀作序的因由及若干往事。而置于全书首篇的《海派文人画的谢幕》则系新作,涉及了对程十发老先生的总体认识及对其历史地位的思索研评。【4】在出版之前,先生特致电于我,让我撰写一篇前言,这令我当时不禁激动万分,要知道先生在学术界有着很多泰斗级的朋友,而对于这次提携,我既心存感激,也希望以此机会,通过重读先生相关文章来提高自己。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所写的前言实际上是一篇读后感。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2021年增订重版、由俞汝捷写序的12册《程十发书画》。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2019年俞汝捷在《程十发国画册页精品》首发式上发言。

  在文首,我指出,在当下美术界,相当多职业批评家所撰写的评论文章往往难以卒读,其原因一方面是内容太过专业,另一方面则是行文太过生硬,故难免让人产生隔膜之感。相比起来,先生在本书中的每一篇当初为《程十发书画》撰写的序言作为独立评论文章,显然很好避免了一些职业美术批评家常犯的通病,不仅行文优美,可读性强,也十分专业、地道,可以说,无论对想深入了解程十发老先生书画的人,还是对想做相关研究的人都能禆补阙漏,有所获益。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2018年俞汝捷在上海参观画展。

  在文中我指出,先生进行写作时,较少从纯粹理论的角度进行枯燥无味的推理活动,也根本不会按照固有的美术评论模式去讲一些人尽皆知的套话和空话,而是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方式。具体言之,在“叙”的过程中,他常常会结合程十发老先生的生平、艺术追求、作品产生的过程等等说开去。不过,先生从不止于叙述。而且其文章的画龙点睛之笔总是在“议”中。事实上,在以“叙”作为必要铺垫之后,他常常会结合各种典故、古代诗词、中外艺术史或当下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读画感受去谈问题。而且,他总能深入浅出,一点没有掉书袋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他就像一个高级的泥塑大师,将写作素材视为手中的胶泥,熟练自如地摆弄来摆弄去,最后使读者在充满美感的阅读中不得不被其文章所“俘虏”。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俞汝捷在台湾出版的专著。

  文末,我特别强调先生为了使9篇序言的写法有所变化,对其中几册文体还有意采用了不一样的处理。如第4册《无声的旋律》,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分段议论写法;第5册《题程十发历史人物画》和第6册《观戏已痴迷观画痴迷甚》分别采用了诗配文、散曲配文的形式;而第9册《天空海阔话〈红楼〉》则采用了访问记的体裁。真可谓用心良苦,别饶意趣。就我来说,特别希望美术界的同行能在行文上向先生学习,这样对作品的普及也会大有好处!

  因受文字的限制,文章至此也不得不结束了,可惜好多细节不能纳入,只好留待以后找机会补上!衷心感谢先生,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无愧于先生!

  祝愿先生身体健康,学术之树长青!(鲁虹,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注:

  【1】《中华美术百年》,鲁虹主编,2011年11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出版。

  【2】鲁虹撰《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4》,2006年,河北美术出版社;鲁虹撰《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2011年,台湾艺术家出版社;鲁虹撰《中国当代艺术30年:1978-2008》,2013年,湖南美术出版社)

  【3】俞汝捷《前言》载于《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大学教材),2014年,河北美术出版社。

  【4】2021年,西泠印社重版《程十发书画》,因将原有的9册扩为12册,故俞汝捷先生又增写了3篇序。

艺术家简介

幸遇良师——著名艺术家鲁虹记与俞汝捷先生的交往

俞汝捷,原籍浙江上虞,1943年生于上海,早年师从文史大家瞿蜕园,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老作家姚雪垠助手。现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湖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小说理论与小说史,兼研诗词、书画及其他。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