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11-21 14:44:14
  下面转入正题,谈谈深馆当年为什么要决定举办一系列当代油画展。

  2001年,深圳美术馆的老馆长退休,根据深圳文化局的安排,由王小明女士接任馆长。在正式宣布任命的前一天,她给我打了一个很长的电话,大意是,希望我在业务上尽力发挥自己的专长,而她则会想办法在各方面争取更多财政上的支持。现在回想起来,自王馆接任之后,正好是我事业向上走的转折点。

  与一些行政型领导不同,王馆长既全心全意的想办好深馆,又特别尊重与关心专业干部。说尊重,是指在业务的安排与执行上,她从不乱指挥,并全力支持专业人员的意见;说关心,是指她总会为专业人员排忧解难——这自然包括在工作与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只可惜,因她两年后调任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我与她直接的工作合作就结束了。记得孙振华后来在一次吃饭时,曾专门向她敬酒,感谢她对我的信任与支持,并使我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她很高兴,但是她不大理解。孙振华接下来何以在向她的继任祝酒时,要感谢其给了我更大发展空间。事后我告诉她,因为她的继任是画水墨山水的,在业务安排上有着自己的想法,为了避免造成矛盾,我已退回家中,以个人的写作为主,于是也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她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下面转入正题,谈谈深馆当年为什么要决定举办一系列当代油画展。

  王馆长一到深馆,立即就如何进行学术定位问题召集相关人员开了好几次会议,考虑到深圳的几家市属美术机构都有明确学术定位,如深圳画院主要做当代水墨的系列展览和活动,关山月美术馆主要做当代设计和新中国的美术等等,而为了城市美术生态的良性循环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故我建议深馆将重点放在当代油画上,后经商议与调研,王馆长与大家都同意了我的建议。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我们所说的中国当代油画并非指当下出现的所有油画创作,而是指当下带有实验性的新型油画创作。

  在具体策展前,我们专门做了一些研究并注意到:一方面,新生的消费社会与电子媒体已经产生了大量新生图像,另一方面,相关图像在无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时,也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艺术表现方式,反映到艺术创作中,就是制作方式与图像的转换,因此,有必要从新的标准出发对中国当代油画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好在国内翻译当时出版了一些关于视觉文化研究的书——如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像理论》(美.W.J.T.米歇尔)、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视觉文化:图像与阐释》(诺曼.布列逊等编)等——由于这些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图像转向与视觉文化方面的问题,故对我们从更新的角度理解当代油画的发展很有帮助,也正是基于相关认识,我们持续做了一系列有关当代油画的学术展览。这就不但是为清理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线索;也是为了对出现于中国当代油画中的“图像转向”现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术研究。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2002年,在深馆举办的观念图像展开幕式上,嘉宾合影

  深馆首先策办的“观念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集中展示了20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优秀艺术家的作品。鉴于这些艺术家既特别注重关注当下,又比较注重吸收观念艺术的养分,进而促使中国当代油画焕发了全新的活力,于是也使得作为传统画种的油画以一种新的面貌或新的角度生存发展,当然,这也正是本展命名为“观念的图像”的原因。

  策展方案确定并与相关艺术家联系之后,由王馆长带队,深馆的一行工作人员专程去了北京一趟,事实上,此行不仅到了部分艺术家——如张晓刚、岳敏君等人的工作室,还成功的进行了艺术收藏的工作。而在离开北京的前一天下午,艺术家方力钧还特别让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等人做陪,在他的工作室宴请了大家。那天很冷,大家一边烤火,一边享用着他刚从内蒙弄来的全羊,遗憾的是,他本人因要忙于个展,未能参加本展,但他对深圳美术馆的收藏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2年10月30日,“观念的图像—2002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在深圳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了中国当代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12位油画家的作品60多幅。此后,还在深圳美术馆多功能厅举行了由部分参展画家、著名理论家、深圳美术界人士及媒体代表共40余人参加的学术研讨会。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深馆举办系列当代油画展的画册

  二

  在成功举办“观念的图像—2002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之后,我们立即开始了对下一个展览的策划。考虑到上一个展览更多是展示50后与少数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之艺术家的作品,故我们设想在即将举办的新展览中,主要展示出生于60年代晚期与70后艺术家的作品,进而使两个展览能够构成上下文关系。更因为后者的创作无论在题材与风格上,大多与广泛借鉴或挪用各种非传统艺术的图像资源——包括影像、广告、动画等等有关,故我们特将新展命名为“图像的图像”。具体言之,一些参加本展艺术家在创作时对图像的选择与处理上,已经大大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与惯例,并由此建构了各自的图像世界与表现手段。虽然有一部分艺术家依然强调对先前艺术大师与艺术流派的借鉴改造,但还有一些艺术家则把创作的视角延伸到了艺术领域之外——如影像、广告、民间炭精像、卡通、动画等之中。这样,“后期制作”的工作方式也随之进入了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甚至成了不可或缺的步骤。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后期制作”本来是从事摄影、摄像和电脑图像工作的人必然要做的工作,比如,在一个传统摄影家那里,先会拍照,然后又会到暗房冲洗底片与照片……而在一个做影像的艺术家那里,他也会先行拍摄,然后则会到工作室剪裁、配音等。但现在“后期制作”的工作方式已经被许多青年艺术家,特别是被相关当代油画家所采用:他们或者会先做出一个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作品,然后再将其转换到画作上去,或者会大量借用影像艺术的手法处理作品。也正是由于不同的艺术家对来自不同类型的图像,包括相关手法进行了不同的挪用或改造,所以他们作品中的造型语汇、表现方式与编排或组织方式随之呈现出了新的趋向。除此之外,一些更新锐的艺术家还常常会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去创造具有流行效果的、喜剧的、荒诞不经的作品。

  本展的策划方案确定并与相关艺术家联系之后,由王馆长带队,深馆的一行工作人员专程去了成都与重庆等地,而此行不但到了部分艺术家的工作室,还成功进行了艺术收藏的工作。后经认真且积极的筹备,“图像的图像——2003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于12月14日下午在深圳美术馆隆重开幕,同名画册亦于此前推出,共有16位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家的作品参展。开幕前,刘骁纯老师曾经将我拉到一边问展名“图像的图像”有何含义,在我向他解释与他看了展览后,他深表认同。开幕式结束之后,在深圳美术馆多功能厅举行了由部分参展画家、著名理论家、深圳美术界人士及媒体代表参加的学术研讨会。

  次日,也就是12月15日上午,在贝岭居宾馆会议厅还举办了“第一届深圳美术馆论坛”,其主题为“共生与互动——当代艺术批评与当代艺术”。

  三

  按照先前的构思,深圳美术馆在举办了以上两个当代油画展之后,应该紧接着举办推介一些更年青艺术家的当代油画展,但由于在2004年与2005年,深圳美术馆分别举办了介绍成都或云南当代油画家集群的展览,[1]故这一任务便推迟了。

  从具体的考察中我发现:虽然在更年的青艺术家那里有着多种创作走势,但当时红极一时的却是“新卡通绘画”。于是,我们商定先行举办与这一走势相关的展览。

  那么,被人们称为“新卡通绘画”的创作现象为何主要出现在这些青年的艺术家身上呢?

  应该说,这是由于他们不仅出生于中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同时深受各类新型文化,如消费文化、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等的巨大影响与冲击。而这种特殊的成长背景,使得他们在借用“卡通”式图像与手法来进行艺术表现时,更具天然的优势。如果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我们很容易认为他们的创作完全是受到了日韩“卡通绘画”的影响,可从更深层次上分析,却不难发现:他们其实是在世界观、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才做出了顺其自然的选择。至于在艺术表现上,他们总是喜欢将各种各样的意象用混杂多变的风格技巧组合在一起——其中既有广告的喷绘技巧或漫画表现技巧,也有写实主义的技巧与表现主义的技巧与等,构图则多是松散与无中心的。有一点很明显,即这些从事卡通类绘画的青年艺术家与历史,还有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联系明显是少了许多。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倾向,即摒弃深刻、沉重、严肃、认真、逻辑与愤世嫉俗,却更看重轻松、谐趣、夸张、情感与调侃。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图为“嬉戏的图像”展的现场

  2006年11月7日,由深圳美术馆主办、《当代美术家》杂志协办、深圳市文艺发展基金会作为后援的“嬉戏的图像——2006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在深圳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举办的“嬉戏的图像——2006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由我俞可先生共同策划,有14位年青艺术家参展。同名画册亦同时推出。开幕式之后,部分参展艺术家与批评家出席了相关座谈会。在会上,一位持有传统价值观的老批评家还与一位参展的年青女艺术家发生了激烈争论,看得出来,两者关注的问题完全不是一回事,结果也使前者的批评有如隔靴搔痒。其正好说明:新艺术的出现总意味着世界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正确的做法应该从新的文化背景出发去考量它、理解它,而决不能简单地以传统的艺术与人文标准去苛求它、指责它!此展随后又于12月19日移至重庆美术馆继续举办。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在深馆举办的“嬉戏的图像”展现场

另外,因为另有一些年轻艺术家并不是在新卡通绘画的范畴内进行创作,即更强调在传统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的范畴内处理当代艺术问题;而且,还有一些艺术家在图像的运用上,大胆将来自于西方的、东方的、传统的、当代的,经典的、民间的、大众的多种元素组合在了一起,于是既表达了他们的特殊当下感受,也找到了各自的语言面貌。故我与孙振华在2010年又策划了“混搭的图像——2010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其推出的一批作品较为充分体现了青年艺术家的上述追求。当然,这也意味着,所谓“混搭”在当下乃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法论,即强调对所有文化资源的有效借鉴。正如孙振华所说:“之所以将这个展览冠名为。‘混搭的图像’,就是想分析这些艺术家在创作中采用的多种图像与技法因素,事实上,人们很难单一地说他们的图式与技法来源那里,我们认为,他们混合、杂糅了西方的、中国的、传统的、当代的各种图像与技法资源,这是他们创作十分重要的一个特点,而这个特点也体现了他们的作品在图像时代所具有的重要意义。”[4]“混搭的图像——2010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后于2011年1月在西安美术馆展出,5月在石家庄当代美术馆展出。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图为鲁虹在湖北馆举办的“历史的图像”展开幕式上发言

2008年初,我接连看了好几本书,如2007年8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后社会主义》、2005年5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社会主义》,以及2003年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像时代》。我注意到,这几本书的作者无不强调:在国际上,那些与中国曾经或现在有着类似经历的国家——如前苏联、前南斯拉夫、前东德、越南、古巴等国的一些艺术家,已经于不同程度上出现了一种相类似的创作现象,即通过借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历史图像来进行当代性艺术创作,而且,几位作者不仅简略介绍了相关方面的重要学术成果,还认为,此类艺术创作无疑给国际当代艺术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坦诚的说,这对我相当有启发!事实上,从国内的背景看,运用改革开放前那些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历史图像进行当代性艺术创作的现象,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而到90年代以后,则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涉及,其数量蔚为可观,不可小视。于是,我不仅开始收集起相关资料来,而且积极做起了策划“历史的图像”展的工作,因批评家冀少峰与我观点极为相似,故我特邀请他与我一起参加策展。我们的相关工作是从2008年中期开始的,后经认真而积极筹备,“历史的图像——2009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遂于2009年4月在深圳美术馆展出,同名画册亦同时由河北美术出版社推出。此外,在开幕式举行完毕不久,部分参展艺术家与批评家还出席了相关学术研讨会。此展又顺利移师到了石家庄当代艺术馆(7月)北京贵点艺术中心展出(9月)、湖北美术馆(11月)展出。

从2002年到2005年,深圳美术馆不仅结合接连举办的4个中国当代油画展开展了系列化的学术收藏,而且组织专业人员分别到当代油画创作比较集中、活跃的几个城市与艺术家进行了面对面的收藏,这就为深圳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也因为如此,我建议王馆向国外先进馆学习,增设一个专门的中国当代油画收藏展,她很同意,并立即采取措施,收回了已经出租但没什么效益的美术服务部,将这一展览很快办了起来,并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正巧,王馆的朋友、旅德艺术家单凡当时来深看到了这一展览,于是他建议,由他出面联系,想办法将展览推到德国展出,此外也邀请德国方面的展览来深做一个展览,以加强中德两国艺术界的学术交流。后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单凡的建议终于得以实施。

2006年3月13日下午7点,“深圳美术馆藏中国当代油画展”在德国波恩斯皮特市立画廊开幕。其仪式由波恩斯皮特市文化中心主任雷贝克汉主持。继一首优雅的大提琴曲子演奏完毕,波恩斯皮特市文化经济部长奥斯特曼、中国驻汉堡领事马竞生、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刁铁军、深圳美术馆馆长王小明、波恩斯皮特市立画廊负责人阿克曼及汉堡大学中文及艺术史教授普雷汉先生分别致辞,大家都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热烈祝贺,并衷心希望中德两国人民与艺术家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以促进双方的了解。接下来,阿克曼及普雷汉先生还结合具体作品向观众详细介绍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情况。所以,开幕式竟然进行了两个多小时,要是在国内,我们的观众肯定会受不了的。

开幕式结束后,德国观众一边认真观看了展览——其中有著名艺术家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周春芽、魏光庆等人的作品,一边就若干作品的创意及创作背景等问题与深圳美术馆的专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展览深深吸引了德国观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如德国著名艺术杂志Art及多份当地报纸都对展览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在办展期间,深圳代表团受到了德方与旅德艺术家单凡的热情接待,记得在由单凡举行的招待宴会上,瑞士著名收藏家乌利·希客也应邀出席,此外,单凡还带领我们造访了当地的一些艺术家的工作室、汉堡美术馆与汉堡市议会厅等名胜。尤其是汉堡美术馆的艺术档案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如关于历年来的汉堡艺术家之档案是按字母排序,而每一字母序列中又有着数量不等的分册,其内容之详实让人不得不叹服。在这方面,中国的美术馆界可以说还差得很远很远!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德国荷石州艺术家联展 ”座谈会于2007年6月25日在深圳美术馆举办

作为这次艺术交流活动的延续,由德国布伦斯布特易北河论坛城市美术馆策办的“德国荷石州艺术家联展”于次年,即2007年6月25日在深圳美术馆举办。参展的艺术家共有23位,均来自于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其作品包括油画、雕塑、版画、灯光艺术、装饰艺术、录像及照片等。由于在表现形态上或观念上都很好体现了当下德国艺术创作的方向和趋势,所以也为深圳观众吹来了一股别样的异国文化之风。展览期间,德方策展人或部分艺术家还与深圳艺术界的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

接下来,距“深圳美术馆藏中国当代油画展”赴德国展的一年之后,即2007年9月,为参加俄罗斯方面举办的“中国年”活动,由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深圳美术馆承办的“深圳藏中国当代油画赴俄罗斯展”又得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美术馆成功推出。这也使得俄罗斯观众深切感受到了中国当代油画蓬勃发展的崭新面貌。主办方表示,中俄这两个伟大的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彼此又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并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希望通过展览能加深中俄两国人民的了解,密切中俄两国人民的交流!可惜,原定的俄罗斯艺术家赴深圳美术馆的展出由于一些原因未能成行。而利用去俄罗斯办展的机会,我们一行人还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俄罗斯博物馆、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等处进行了学习参观,那些少年时在苏俄画册上曾经常见的著名作品,如列宾的《查波罗省人复苏丹信》、苏里柯夫的《近卫兵临刑的早晨》等竟然出现在了眼前,着实让人很是激动!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再肖像——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湖北馆出的画册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武汉馆“互动展”的海报

注:

[1]“居住在成都——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于2004年举办;“缘分的天空——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则于2005年举办。介绍湖北与广东当代两地油画家集群进行学术对话的“共振——2007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则于2007年在深圳美术馆举办。还需说明的是,我还应邀在一些美术策划了当代油画展,如2006年12月2日在上海美术馆策划了“变异的图像——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2008年12月26日在武汉美术馆策划了“互动——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2013年12月13日在湖北美术馆策划了“再肖像——2013三官殿1号艺术展”等。

[2]详见陆蓉之《虚拟的爱——当代新异术》,载于同名画册。

[3]详见付晓东《幼齿与邪魔的纠缠》,载于《艺术当代》2006年第2期。

[4]详见同名画册《混搭的图像》,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作者简介

著名艺术家鲁虹:深圳美术馆策办系列当代油画展始末

鲁虹,1954年1月生,祖籍江西。198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美术作品参展:

中国画《在知识的海洋里》1982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

中国画《我们这栋楼》1984年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知音》1985年参加了“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

中国画《凉山印象》1989年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

中国画《巍巍武当》1989年参加了“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全国科普美展”

个人出版的学术专著:

《现代水墨二十年:1979~1999》2002年

《中国当代水墨:1978~1999》2017年

《异化的肉身——中国行为艺术》(与孙振华合作)2004年

《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2006年

《蜕变——鲁虹艺术批评文集》2008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2013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08》大学教材,共印八次2014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2018》大学教材,2021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1978-1999》英文版,由美国斯帕格出版公司出版(SCPG Publishing Corporation),

《文革与后文革美术1966~1978》2014年

《半路出家》——鲁虹艺术理论文集2019年

有约五百多万字的文章发表于各丛书及专业刊物上。

曾参与《美术思潮》、《美术文献》、《画廊》等美术刊物的编辑工作。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