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党的二十大就是在重要时刻举行的极为重要的大会。
10月16日上午,我一边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电视直播,一边记录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奋笔疾书了28页,脑海里浮现出几次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情景,感到非常亲切和十分振奋。习总书记以历史的、现实的、世界的多个维度,从15个方面回答了历史之问、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彰显了历史责任担当,饱含家国情怀、展现人类胸襟,以下结合工作谈一点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让世界读懂新时代中国具有紧迫的战略意义
习总书记在谈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时要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大国崛起都不可避免引起世界高度关注。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指出,“西方存在一种势力强大的臆断,认为中国应当跟我们一样;但中国从来都与我们不一样,以后也永远不会跟我们一样。”从“文明冲突论”到“历史终结论”,谬误的本质在于不能正确看待文明的多样性,让世界正确认识发展变化的中国,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战略意义。
文化艺术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塑造国家形象的主要方式。文化的力量没有导弹驱逐舰那样气势汹汹,却能够改变人思想感情的归属。从毛泽东讲“延安故事”,到习近平讲“中国故事”,都充满着国际传播的智慧艺术,起到春风化雨,水到渠成的作用。领袖的重要实践为我们开展对外宣传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引领和行动示范。我们每一个在文化领域工作的人,更要发奋努力。
习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讲话中的“金句”:“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应当成为我们对外传播工作的座右铭。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必然伴随着并最终决定于自身文化的复兴和崛起,关键是要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要扭转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改变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减少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需要从文化艺术的层面讲好中国故事,消弭国家之间的思维逻辑和文化价值观鸿沟。
二、美术可以为国际交流提供广泛而细腻的通道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有句名言:“你想了解一个民族吗?那就去读它的文学吧。”更何况美术不用翻译,一图千言,图像言说的方式,形象直接进入受众的眼帘,它不需要任何中介,它本身就是中介。
美术作品是人性的画像,是民族性格的形象注解,而且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把过去、现在与未来形象地交织在一起。在这个读图时代,由于美术特有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可以为交流提供广泛细腻的通道,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通途。美丽中国需要美术创作去装点,需要美术交流去传播,通过美术作品将中国审美编织在中国故事中。
三、以艺术的方式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文艺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受众在审美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附着其中的意识形态的召唤和质询。文化的核心是价值,如何以更丰富的载体、更生动的语言释放价值,是中国文化强国战略的迫切课题。20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在讲第十四部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指出,“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全人类共同价值扎根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从这几个关键词入手,就可以找准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找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感情共鸣点,挖掘更具普遍价值尺度的中国故事,以艺术的方式讲好具有人类主题的“中国故事”。讲好和平的故事,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是有文化根据和历史事实的:讲好发展的故事,向世界展现大国形象与发展魅力;讲好公平的故事,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讲好正义的故事,凝聚公正的力量;讲好民主与法治的故事,反映人民美好生活;讲好环境治理的故事,同在蓝天下,应是一家人;讲好中外交融的故事,勾画文明同心圆。
新时代,依旧是世界走进中国的时代,但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时代,世界需要欣赏新的中国故事。用心用情创作的优秀作品,可以让海外读者摘下有色眼镜,读到他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读到他所崇尚的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等等。
中国美协将继续以北京双年展、中国美术世界行等国际艺术交流平台为依托,引领广大美术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勇担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在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基础上,进一步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把当代中国生动地展示给世界。唯其如此,才不负时代的重托。(陶勤 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