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景德镇高温色釉的研究与创作陡然升温,很快引起多方关注。本土与外来艺术家共同参与了对色釉的探索,呈现多元开放态势,色釉作品的创作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杂乱分成。探索与模仿,创新与守成,在此形成强烈碰撞。观景德镇高温色釉之创作,可归为如下几种状态。
《日落余晖》40×40cm
一、各画种的介入
在色釉的创作中,以中国画为创作参照物的方式大行其道,借助中国画的构图、笔法,杂入色釉为媒介的制作,改变与不同的仅仅是材质的转换,显然缺乏对色釉本体的尊重,缺乏色釉的意外惊喜。而以油画、版画,水粉画及水彩画等画种为媒介手段,同样存在参照转换,仅仅只是材质的改变,诸如颜色釉国画,颜色釉油画等不一而足的画种转换,那么,色釉自身的优点也仅局限于各类画种的再复制。此类色釉创作方式必是误区,无法企及色釉本体层次表达,缺少原创精神。
《长江源头上空的明月》 40×40cm
二、摄影图片的再现
以摄影图片为图式,不遗余力地去刻意模仿自然的真实,强调光与影、借助陶瓷媒介的可塑方式,塑型造影,可谓极尽刻画、塑造之能事。此类制作手段也缺乏艺术家的心理思维过程,以寻找图式为参照物模仿再现,充其量只是摄影图片的不同材质表述而已。因此,创作应更看重从生活中摄取感受。既然以雪山、大海、乡村、田野、夕阳、建筑等为主题,为何不在此基础上融入对自然的理解,而加以抒发,这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方式才是创作核心。
如今,在景德镇能够看到许多以照片为参照物的色釉创作,这些作品从艺术高度来说,是一种缺乏自我再现的方式。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能达到的只是对自然的刻意模仿和技术的提高,区别仅仅是精致与粗糙,它除技术的差异外,是永远不可能有学术活力与高度。
《玉龙雪山落日》 直径60cm
三、陶瓷创作中各种类间的融合
在色釉创作中,粉彩、新彩、斗彩、五彩及其他工艺手段对色釉的融入也逐渐成为常态。许多艺术家借助色釉气氛渲染优势,巧妙利用变化万千的色釉效果,辅助于各种形态,同样也是各种画种的延伸,如果能结合的巧妙,还是可行的,但画家格调的高低,境界的表达也完全可以在作品中获得体现。
成功者,完美融合;失败者,画蛇添足,杂乱无章。如何获得完美融合,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帕米尔高原的深秋》 112×56cm
四、抽象与意象之表达
以艺术家自身的修养、气度、境界和眼光为学术高度的艺术探索,这类艺术家追求真正的心灵表达,借助色釉的方式表达情感的宣泄,也在色釉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种不以模仿为能事的创造往往气象恢弘,格调高尚,震人心魄。这种以自然、宇宙为叙事表达的方式,结合色釉的神奇就得到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极佳效果,往往使观者以不同的解读方式融入作品之中,其境象犹如苍穹之深邃,星翰之璀璨,天际之奔云,波涛之汹涌,云海之变化;如高山流韵,大山之巍峨,江水之奔腾,溪水潺潺等自然奇观均能在作品中获得体现。这些自然奇观经作者理解,从微观或宏观的角度切入,再用色釉的方式加以表达,这种表达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艺术家的艺术功力和学术高度。
因此,色釉工艺与创作技术是支持意境与学术高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只有高度融合才能使色釉的表达得到新的突破。(柯和根)
柯和根作品欣赏
《鸿运当头》 112×56cm
《唐古拉山初》 直径53cm
《冈底斯山脉红日》 80×80cm
《梅里雪山之夜》 80×80cm
《纳木错湖边的雪》直径53cm
《月上羊卓雍错》 直径53cm
《海螺沟雪后》 直径53cm
《红河谷》 80×80cm
《雪飘雅屠藏布江河谷》 80×80cm
《春吹绿唐古拉山口》 80×80cm
《北国晴雪》 112×56cm
《昆仑冰川暮色》 直径53cm
《藏北冬日》 直径53cm
《火焰山夕日》 直径53cm
《梅里雪山冰川》 直径53cm
《河谷融雪》 直径53cm
艺术家简介
柯和根
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
现任上海师大美术学院陶研所副所长
教授、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
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上海书画院画师
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历任福建省陶瓷评审委员会主任、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评委、宜兴陶艺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