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艺术为人民——著名画家刘万鸣谈鲁艺精神的当代传承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6-07 11:57:11
  鲁艺,被誉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它体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风貌,也引领了时代风气。鲁艺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文艺工作者继承弘扬我党的革命传统、文艺精神以及文艺人才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鲁艺,被誉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它体现了抗战时期的时代风貌,也引领了时代风气。鲁艺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文艺工作者继承弘扬我党的革命传统、文艺精神以及文艺人才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在1938年鲁艺创立之初,就致力于以宣传抗战文艺为己任,突出体现了艺术为人民的思想,同时讲政治、重革命。从实践出发,为人民服务是鲁艺培养的人才的一个大方向。鲁艺人有着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信仰,有着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注重良好的个人修养。由于鲁艺的精神代表了艺术为人民的文艺方针,所以鲁艺的文艺创作有着坚定的人民立场。在当时严酷的战争年代,鲁艺人锤炼了坚强的意志,也培养了朴素的创作精神。他们的创作扎根基层、扎根人民,最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鲁艺人领会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将鲁艺的文艺创作从“小鲁艺”走向“大鲁艺”,走到人民中去。鲁艺在1938年建校到1945年离开延安,只有短短的八年时间,却云集了大批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同时也培养出了大批的文艺骨干,创作出大批影响至今具有民族特征的精品力作,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风尚。

  由于鲁艺的精神及思想内涵都寄托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其创作素材也根植于人民。鲁艺的艺术家从人民的生活中获取了切身的体验,汲取了大量的素材,获得了创作灵感,使得鲁艺的创作在思想内容及形式上呈现出丰富的面貌。鲁艺的精神,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了人民生活的瞬间,同时也赞美了人民群众、赞美了人民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鲁艺人以炙热的爱国情怀,以艺术的呈现方式,对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新中国文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鲁艺精神一直延续到现在依然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值得我们文艺工作者去学习?原因在于鲁艺精神力量超越了时代,至今仍和我们国家文艺发展的大方向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应该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学习鲁艺人的精神,首先就要讲政治,要懂得我们的文艺是为谁服务的?鲁艺的艺术家们正是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才创作出《黄河大合唱》《白毛女》《抗战十大版画》等一大批人民群众喜爱的经典艺术作品。透过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我们仍能感受到在那个血与火的时代里,人民的艺术家与人民紧密相连。

  在新时代,我们文艺工作者如何传承鲁艺精神?我想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艺术观,即艺术为人民服务、文艺扎根于人民的思想,并具备创新和发展的理念。继承鲁艺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怀。同时,我们要深刻理解鲁艺人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更重要的是理解鲁艺人的担当与责任。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鲁艺人不仅有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有对民族艺术的自信,这是新时代所强调的“文化自信”的文脉。在严酷的战争年代,鲁艺人对民族艺术的理解有着前瞻性,如古元、力群、彦涵等版画家在创作中对民间剪纸、民间版画的学习,鲁艺戏剧系改造民间秧歌而形成的《兄妹开荒》等一系列秧歌剧,李焕之根据陕北民歌曲调改编的《东方红》等,使文艺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贴合了人民群众的需要,也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对文艺思想、方针、政策的自信。这种对民族艺术的自信也是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正是把握了正确的人生观,鲁艺的艺术家们才以文艺的形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望历史,鲁艺的八年,时间的确不长,但却创作了大量中国文艺的经典作品,培养了大批新中国文艺的骨干人才,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鲁艺,是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鲁艺精神是中国文艺的灯塔、信念的航标,值得我们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去坚守、去践行。刘万鸣

画家简介

艺术为人民——著名画家刘万鸣谈鲁艺精神的当代传承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 责任编辑:陈雅雯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