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韩子勇:“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是一部五彩缤纷的有声读物

来源: 文化视界 2022-05-18 11:17:58
  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有两个十分突出的属性。

韩子勇:“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是一部五彩缤纷的有声读物

2021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70周年的时候,我们办过一个“韬藏而日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传统艺术收藏展”。这个展览在业内影响广泛。这个展览回顾了我们院“重实践”的深厚学术传统。在2022年,我们选择今天,也就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向社会隆重发布“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这是对中国艺术研究院“重实践”这一优秀学术传统的再度彰显。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俗称7000小时,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前辈学者,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考察,采录回来的音响资料。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没有在亚太设立地区委员会,在中国也还没有设立国家委员会,但是就在这一年,7000小时的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已经率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全世界首批《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入选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从此也就拥有了一个世界第一!在此,我们要向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前辈们所做出的不朽功勋致敬,要学习和继承他们为保护祖国的音乐文化孜孜以求的专业精神。

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在项目入选之后的20多年里,中国艺术研究院进行了艰苦而漫长的数字化抢救保护工作。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是《世界记忆名录》当中为数不多的音响档案项目,更是第一个入选的音响档案项目。与其他形式的文化遗产不同,音响档案最核心的价值,除了外部的传载形式,更重要的是所记录的音响内容。因此,音响档案的保护工作具有更大的难度,既要保护管理好原始载体,又要科学准确地数字化提取,还原它所记录的声音内容。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在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的数字化抢救与保护中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克服了诸多困难,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此次数字平台建设中,艺文馆从平台的框架结构、数据提取,到视觉设计等诸多方面都精益求精,力臻完美,音乐研究所的专家对所发布的音响资料进行逐条学术审核,力争完备。

作为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有两个十分突出的属性。第一,它是文献档案中的音响档案类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项目。第二,它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理载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将这份档案的数字信息通过数字平台面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其意义是深远的。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的记忆”项目《有关保护文献遗产的总指导原则》来说,这个平台的发布实现了项目保护所要求的三大目标:第一,利用最合适的数字技术手段对音响档案进行了数字化保护;第二,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提高了记忆遗产的可见度,使全社会乃至全世界都能够平等利用这批音响资料;第三,数字平台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提高对这批音响遗产意义的认识。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角度来看,这个平台汇集了来自我国各民族、各区域的文化群体的传统音乐资源,是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中华音乐文化的最好体现。其中所呈现的前辈学者对传统音乐的历史记录方式和学术理念,能够为当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保护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作为中国第一家世界记忆遗产的项目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创性地借用数字技术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向社会发布,为世界共享,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彰显文化自信,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民中心理念和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要求。

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记录着中华文化沃土上所孕育的音乐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积累凝结的音乐思想,是文化发展之源,文化自信之源。中国艺术研究院根植中华文化传统,对这一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保护和利用,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华文脉的赓续,是对文化强国建设的助力,是伟大复兴征程路上一串跳动的音符。

让我们在世界读书日翻开这部五彩缤纷的有声读物,跟随学术先贤的脚步,去探寻和赏听广袤中国大地所孕育出的万千气象的传统音乐,去感受和体会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心灵深处的深沉力量和震撼。(韩子勇)

艺术家简介

韩子勇:“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数字平台,是一部五彩缤纷的有声读物

韩子勇,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出版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散文随笔等20余种专著或文集,被译成英文、阿拉伯文、维吾尔文等文字。2019年出版诗集《博格达》,收录诗人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部分诗作。

[ 责任编辑:周龙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