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这个概念自古以来便存在于中华文明之中,庄子有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社会生活中美的创造、展演和欣赏更是积淀了中华民族美的理想。从春节联欢晚会到元宵晚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中国节日的晚会策划立意和表演形式上,都愈发重视将中国美学的理念贯穿于其中,以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达形式呈现出鲜明的美感经验与符号。
《2022年元宵晚会》以“欢乐闹元宵,浓浓中国风”为主题,节目除歌舞、相声、魔术、杂技、音诗画、创意节目等,还融入冬奥盛会、乡村振兴、中国航天等重大主题。文艺之秀美,时代之豪迈,生活之热烈相互应和,形成元宵晚会独特的美学意蕴。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晚会依托民乐、诗词、戏曲、非遗等传统文化进行创作,科技与文化的双向赋能,实现文化意蕴的形神兼备:形是美的骨骼,神是美的血肉,意蕴是美的灵魂。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节目编排与表现形式,都带给人审美的感受。
主题是整台晚会理念的感性显现,所谓不闹便不足以为元宵节,作为元宵晚会的主题,自然少不了一个“闹”字。元宵晚会创意节目《齐天乐》将中国空间站传来的太空音乐祝福和晚会现场的激昂民乐演奏巧妙融合,创造出穿梭宇宙、天地合鸣的神奇相遇。
煌煌民乐热闹气象,便是应了清代顾禄《清嘉录》里“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交,谓之闹元宵”的记录。
热闹之中《齐天乐》更以有韵味的想象力见证中华民族独有的浪漫。伴随着欢快的音符,十位纵贯古今、常与民乐为伴的风流人物穿越而来——诸葛亮空城抚琴、阮咸竹林拨阮、伎乐天反弹琵琶、韩湘子醉酒吹箫、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在琴瑟对奏、器乐和鸣之间,是为家国情怀立著,为大好河山寄情,让人见证了东方美学始终流淌在中华五千年的文化血液之中。
从文本叙事到视觉景观,“呼应”都是被广泛应用的美学方式,将其放置在艺术舞台上,则使时空有了更宽阔的延伸。与《齐天乐》相呼应的,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奏响经典旋律《茉莉花》。浩宇之际传来的祝福音乐和现场民乐演奏巧妙融合,创造出穿梭宇宙、天地合鸣的神奇相遇,第一次展现了“齐天”的意趣。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奏响经典旋律《茉莉花》
除民乐之外,《戏韵话巾帼》中,以戏曲艺术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风采,以古喻今,体现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中国女足精神,以此为传统戏曲艺术注入新时代内涵;《青玉案·元夕》在流光溢彩的实景灯会中诠释唯美的古诗词意境,以中国古典文学融合现代时尚科技的方式,展现元宵佳节的诗情画意。
戏曲《戏韵话巾帼》
“意趣”就好比是“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的言不尽意之美,是“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的心领神会之美,是“密处不透风,疏出可走马”的留白之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形象资源,从诗词歌赋到民乐舞蹈,再到具象的色彩、形象都具有与中国传统节日氛围相合相契的内涵。元宵晚会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将大量的传统文化“活化"在舞台上,使传统文化的形神意蕴与电视晚会的科技美学相结合,呈现出兼具创新性和时代感的电视美学产品,给观众带来全场景、多层次的民俗文化美学盛宴。(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