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 > 正文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

来源: 文化视界 2019-08-10 10:50:48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调研组在甘孜州

 
       2019年7月29日至8月5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中国民协副主席万建中,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孟燕等一行21人,在甘孜州文联主席格绒追美、州民协主席范河川的陪同下,对甘孜州乡城、理塘、甘孜、白玉、德格、炉霍、道孚、康定等县市的民间工艺和民间民俗文化进行了考察调研。
 
山花奖获得者要大力服务乡城民间文艺发展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潘鲁生(左一)考察香巴拉镇藏式木碗旋木工艺
 
       7月29日,甫一抵达,潘鲁生主席即率调研组一行来到有“白藏房之乡”美誉的乡城县,调研民间传统文化发展情况。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山花奖得主着着、香巴拉镇藏式木碗手工艺人泽仁登珠 、渔洼仲村彩绘艺人铁麦着着、尼斯镇泥塑大师克村、木郎宫村藏式长号手工匠人尼玛等民间手工艺人工作室,详细了解手工艺人的技艺制作流程、生产生活情况、创作情况、技艺传承发展情况以及经营规模等。调研组与每位手工艺人进行了深入交谈,高度肯定了他们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坚守,并就乡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市场推销进行了交流。
 
潘鲁生表示,乡城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发展,生机勃勃,传承人着着等获得了民间文艺界的最高奖项山花奖,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和广大民间文艺家、各大工艺种类的手工匠人一道,积极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家都为乡城县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自豪,共同爱护、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县上相关部门也要给予支持和帮助,搭建平台,加强宣传,对接市场,加强保护工作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激励手工艺人弘扬匠人精神,持续推进民间文艺发展。
 
理塘县创建“中国藏族赛马文化之乡”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平志英授牌,格勒多吉接牌
 
       7月30日,调研组一行来到海拔4000多米高的理塘县,下午在小毛垭草原实地观看了理塘县八一赛马节开幕式。开幕式上,四川省民协主席孟燕宣读了授予理塘县“四川赛马文化之乡”的决定,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向理塘县委书记格勒多吉授牌。开幕式上表演了具有浓郁藏区特色的文艺节目。此次赛马节活动,时间从7月30日至8月2日,分耐力赛马、速度赛马、小走马以及马队巡游等几个部分,超84万元的巨额奖金吸引了周边县及邻近省区260名草原骑手前来参赛,规模空前,游人如织。
 
       在随后举行的评审座谈会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夏进孟汇报了理塘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与会专家结合考察实际,就理塘县赛马文化进一步发展以及打造全国赛马文化之乡提出建议。分管副县长雪绕拉姆作总结发言。潘鲁生表示,希望理塘县加强赛马文化研究,挖掘赛马文化内涵,通过研究弄清楚要保护什么、传承什么,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并通过民间文化活动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使赛马文化之乡成为理塘县的文化品牌和纽带。
 
格萨尔文化与红色文化促甘孜发展
 
       7月31日至8月1日,调研组来到甘孜县考察即将修建完工的甘孜格萨尔王城,调研王城的空间布局、文物展陈、产业规划等。
 
       甘孜州有许多格萨尔王的传说和遗迹,甘孜县抓住格萨尔机场通航和雀儿山隧道贯通的机遇,提前谋划“飞机+ ”产业发展,依托扶贫政策,使128个贫困村抱团取暖,突破各个贫困村发展实体产业单打独斗的惯式,致力于将格萨尔王城打造成为全县贫困村实现根本脱贫的支柱产业。该项目选址于甘孜县城东南部,北临国道317,南临雅砻江,经国道317至甘孜格萨尔机场约45公里,项目占地面积1455亩,投资约为6.3亿元,预计今年与格萨尔机场同步投入运营。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调研组在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
 
       甘孜县是革命老区,1935年,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进入甘孜州16个县停驻,活动期长达15个月,红军第一次在中国藏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建立了藏区第一个地方党组织及藏区第一个地方少数民族苏维埃政权(博巴政府)。在参观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时平志英书记讲:“红色文化与格萨尔文化是甘孜的名片,这张名片要通过文化艺术来充实,这样才有血有肉。”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
 
       调研组还深入南多乡南多三村甘孜水淘糌粑传承人扎呷生产厂和俄绒村村民家调研。在水淘糌粑厂观摩了青稞发酵、烘炒、晾晒、水力碾磨等工艺制作流程,在村民家考察了藏式民居的形制、劳动工具、生活器皿和室内装饰风格,通过交谈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现状。
 
河坡乡民手工业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8月2日,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白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河坡乡普马村、则吾村、德来村、先锋村等地考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金属加工工艺,走访调研当地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传承人根秋单真、热珠、四郎绒布等。对河坡民族手工艺发展情况、产品材质、制作工艺、传承与发展情况等进行了详细调研。
 
       河坡民族金属手工技艺历史悠久,盛行于藏民族英雄岭·格萨尔时期,至今大约有1300多年的历史。调研组与手工艺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交谈。调研组来到海拔近4000米的则吾村布洛家中,见到了忙碌制作手工艺产品的场景,潘鲁生主席现场体验河坡民族手工艺锻造,感慨传统工艺的自然与人文关系。
 
       调研组一行对白玉县党委政府以及河坡民族手工艺人们在工艺传承、保护、转化、创新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鼓励艺人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好优秀民间传统手工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蔡光洁是本次调研组成员,她所著《藏族金工艺术》是第一本对河坡金工的系统整理和研究。调研组建议,特色民间艺术传承和发展,应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具体可与高校开展合作,在民间艺术的内涵研究、传承教育、文化创意上实现突破。
 
保护传承与市场拓展是德格手工艺发展的关键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潘鲁生调研藏族牛羊毛绒编织技艺
 
       8月2日至3日,调研组来到有康巴文化发源地之称的德格县考察调研。2011年四川省民协曾按中国民协要求,编著出版了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德格八邦卷,疏理了嘎玛嘎孜唐卡画派。调研组首先深入到该县麦宿片区,走访考察了麦宿土陶传统制作技艺、藏族牛羊毛绒编织技艺、藏族金属锻造技艺和噶玛噶孜唐卡绘画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研过程中潘鲁生主席与传承人深入交流,详细解手工技艺制作流程、发展现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建议。他说:德格县传统手工艺涉及雕刻、陶艺、编织、裁缝、歌舞、唐卡绘画等15个类别,大小作坊27个,种类多,传承好,从以前的家庭传承演变成如今的社会传承,不仅让老百姓找到致富的好门路,更让优秀藏文化得以完整传承与弘扬,是十分值得肯定的。未来要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让民族传统工艺保持生机和活力。
 
       调研组一行还深入宗萨藏医院制剂室进行参观,与著名藏医专家洛热彭措亲切交谈。潘鲁生建议,在做好藏医药传承创新的基础上,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让藏医药独特的诊疗手段得到更好发挥,更好地服务群众。
 
       期间,调研组一行就德格如何以文化立县、以文化促发展、建立“文都”和“德格文化博物馆”等进行了现场交流。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潘鲁生观看西绕彭措雕刻印版
 
       8月3日上午,调研组在德格印经院和州级传承人充巴的藏纸制作手工作坊考察。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保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参观完印经院后,潘鲁生与藏族雕版印刷技艺(雕刻)省级传承人西绕彭措进行了交流。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潘鲁生现场参与藏族造纸制作
 
       调研组一行在藏族雕版印刷技艺(造纸)现场体验了藏族造纸流程。潘鲁生表示:“德格的文化非常厚重、手工艺传承的非常好,可以进一步思考怎样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和衍生这一块儿多做文章。”他说:“保护与传承是文化问题,创新和衍生是市场问题。要让传统手工艺这种生产性质的文化资源发挥效益,要在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把最古老、最传统、最民间的材质、工艺和当代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扩大市场,树立品牌,通过技艺传承让老百姓获得收益,实现文化和经济双丰收。”
 
甘孜民间文化大有可为
 
       8月4日,调研组考察了道孚县民居、炉霍县“炉霍民族博物馆”和炉霍郎卡杰唐卡工作室。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调研组在道孚县加拉宗村
 
       四川省道孚县有“中国藏民居艺术之都”之称,这里的民居多是木制的崩空式建筑。在藏语里,“崩”是“木头架起来”之意,“空”是“房子”之意。潘鲁生表示:“通过传统建筑艺术与环境结合的新村建设,不仅能够保护传统优秀的建筑艺术,更能为精准贫助力。”
 
潘鲁生一行在四川甘孜考察调研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调研组调研炉霍郎卡杰唐卡绘画工艺
 
       炉霍县是革命老区,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抵达炉霍,在此驻扎修整半年多时间,建立了县、乡博巴政府。不仅如此,炉霍山歌在藏区非常有影响力;炉霍更是一代唐卡宗师郎卡杰(约公元1610年生)的故乡,因历代传承形成郎卡杰唐卡绘画流派,誉满藏地。2008年,文化部授予了炉霍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唐卡之乡。”调研组对今后加强交流提出建议。
 
       调研组在康定市塔公镇、甘孜州博物馆考察调研,潘鲁生指出:“民间文化发展的路径,在于发现其重要价值并促进活态传承,要使之存续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思想、文化、经济的多元作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庞大的民间文化资源亟须与当代设计挂钩,找到的新的空间。”
[ 责任编辑:李浩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