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郭志光,字玄明(亦署悬明),室名三面佛山望外楼、知守斋,号擂鼓山人。1942年生于山东潍坊书香世家,中学时期曾受教于著名画家徐培基、侯卓如先生。1962年考取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科专业,师承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抑非、陆维钊、沙孟海、刘苇诸位近现代中国画名家。毕业后留校工作,1974年调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近六十年。
郭志光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画院艺术顾问、系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11年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南风北韵》郭志光艺术作品展——嘉宾合影
名家点评
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郭老此次展示的都是大尺幅的花鸟画作品,但如此严谨、笔墨搭配达到极为和谐的效果,并不容易做到。可以说,这次展示,是郭老几十年艺术创作的一个小结。这也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中国画创作,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年龄,在技术、阅历、人生体验、对笔墨的把握程度上达不到足够的积累,就难以产生有分量的作品。
郭老的作品呈现了鲜明的特点。其一,是南北兼容。在他的画中,既吸融了北方的严谨造型,又具有南方水墨的意蕴。其二,是画幅大。他选取小写意到大写意之间的架构,画得大,但画得很丰厚,他在大写意里加入了小写意的细节,在大处看气势,在小处显精到,大小融合得恰到好处。其三,格调清新。郭老虽已年近八旬,但他的画很清新,既有年轻人的气势,又有和他年龄相吻合的老到。郭老不但是一个创作者,更是一个花鸟画创作成就很高、水平很高的艺术家,同时,作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他桃李满天下。他坚持创作,还几十年不间断地教授了一些学生,是山东在继于希宁之后花鸟画创作中,首屈一指的名家。
此次郭老带着画作来到北京展出,也代表了山东花鸟画创作的较高水平。山东是个美术大省、美术强省,众多的画家在当下中国美术领域具有重要的位置,这也构成了山东美术在全国范围内较强的影响力,很多画家即便不一定在山东工作,但都是由山东很好的文化、历史、哲学、美术底蕴滋养而成,并在中国当代画坛有重要作用。祝贺郭老的展览圆满成功,相信郭志光老师及山东美术还会创造新的高峰。
作品名称:花好月圆人长寿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4年
李翔(中国美协副主席)
当今社会,进行大写意创作的人特别少,因为需要综合许多修养,才能笔下有物,才能表达出书写的意味。郭志光先生几十年来一直耕耘,把自己写实的能力、手头笔墨功夫的能力与修养融合在一起,有些作品已经非常完美,有些作品较自己和前人都有突破,因此,今天的展览让我“大开眼界”,他无疑创造了当代大写意花鸟的一个高峰。
郭志光先生常年坚持写生,到美国、加拿大等地领略名山大川的风光,花鸟在他笔下只是借助抒发情感的一个符号,胸中有物、眼界豁达,使得他的作品不是千篇一律的刻板复制,而是千情百态,每一张都有一个主题,每一张都有不同的情绪。这一点在当前的艺术创作中十分难得。
作品名称:升降随长烟飘飖戏九垓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2年
刘龙庭(著名美术评论家)
我和郭志光先生是老乡,都是山东潍坊人。潍坊对中国花鸟画的贡献很大,走出了于希宁、郭味蕖这样的艺术大家。郭志光也从这里走出去,必然受到本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到浙江美院求学的时候,浙江美院花鸟画力量很强,院长潘天寿是公认的当代艺术大师,还有诸乐三、吴茀之、陆抑非、陆维钊等一批很有功夫、有修养、有学问的画家,都对郭志光的艺术之路影响深远。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发展比较成熟。近代“四大家”三个是画花鸟,黄宾虹先生虽然画山水,但画花鸟也很有造诣。花鸟画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能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早在1997年,我参与主编《中国书画》的时候,就对郭志光先生的花鸟作品有所了解,还曾选录了四幅作品于封底刊录,他的作品有魄力、有书法的基础、有素养的支撑和广泛的借鉴,尤其是近年来的巨幅写意作品,呈现了雄浑的气势和中国人的风骨,难能可贵。
作品名称:风雨飞香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4年
杜大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郭先生的创作尊重传统、有所突破,他的花鸟画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值得充分肯定。
郭先生的作品有别于许多优雅但不够生机、纯净但又有土气的画作,他的画面活泼,令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气,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也是花鸟画本身就应具备的气象。这是郭先生的追求和突破,他创作的很多形象虽没直接反映现实生活,但呈现的境界和时代的氛围相吻合,十分可贵。郭先生已近耄耋之年,还有如此旺盛的创作力,下大力气、坚持画大画不容易,尤其是花鸟画,每一笔都要具备可看性,都要体现韵致,对他的年龄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好在郭先生有着丰厚的积淀,在笔墨、构图、造型等方面完全可以驾驭如此大尺幅的创作。今天我是第一次看到他如此规模的展览,感到十分惊喜。在今天中国花鸟画领域,他是一个值得充分肯定的画家,也是山东花鸟画界继于希宁等前辈之后,首屈一指的大家。
作品名称:花冠照日芥羽生风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2年
龙瑞(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
中国画只字片笔都能体现出精神,郭志光先生的作品看下来,我在这方面有比较深刻的感受。
郭先生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受到以潘天寿为代表的一批老先生的教诲。当时浙江美术学院这一批画家以笔墨见长,讲究中国画的用笔、用墨,讲究中国画的气韵生动,在这方面,郭先生得到了潘天寿的真传,并将这种风格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像他的老鹰、石头,无不体现这一特质。郭先生用笔更圆浑,潘天寿先生用笔更加方劲,可以说,有着内在的传承性。作为山东籍的画家,郭先生的画中还有浓郁的北方风格,他回到山东以后,受到北方画风的感染,把北方文化的审美追求融汇到作品之中。北方艺术讲究风骨、气象,南方艺术更注重气韵,他受到南北文化的潜移默化,能将韵致和风骨结合起来,在画中较好地体现出来。黄宾虹先生曾说“干裂秋风,润含春雨”,郭先生的作品兼具了这两方面的意思,他还在不断地探索,相信还将取得更高的成就。
作品名称:倚风含露真国色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4年
徐里(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
郭先生有着非常好的传统国学、传统中国画的教育背景,难能可贵的是,在大师教育下,郭志光先生一直遵循大师理念,在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思索如何创新转化,也就是如何从传统中创新、创造、发展。今天,从郭先生的展览中,我们感受到了传统的印记,但是更多的是体悟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了解与认识。他所呈现出来的画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气势与特色,色彩构成十分饱满,有格局、有变化,尤其是在色彩应用上比他的老师们更强烈,更明快,更鲜艳;他作品构成上有非常多的突破,像石头、老鹰及其他花鸟素材,都饱满灵动,有强大的生命张力。这一切,又都带有浓烈的当下风貌,体现了中国现阶段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作为一名艺术家,如何传承好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创新、创造方面为中国文化发展贡献自己的研究成果,从郭志光先生的展览中,我们可以获得许多启示。
作品名称:逆水而跃、力争上游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2年
孙克(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郭志光先生毕业于潘天寿先生执教时期的浙江美术学院,曾受教于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众多名家。潘天寿艺术的博大、强悍和深厚力度值得当代画家学习,郭先生在这一点上有着较好的传承。郭先生广泛吸收,在学习潘天寿的博大、吴茀之的豪放、陆抑非的灵动等基础上,大写意、小写意兼收,不同中国画名家身上的特色他也都吸收到笔墨之中,融汇而成自己南北兼容、素朴但又不乏诗意的创作风格。
作为一个好的画家,就是要不断学习前人、继承前人,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独特追求,在这个方面,郭志光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特的眼光。
郭志光先生的作品,不仅画幅大,内容、技法、表现力也都十分丰富,画面之中,花鸟与其他元素的搭配亦有自己的风格,处处体现着“师古不泥古”的灵动色彩。同时,他大胆用色,下笔很辣,色彩很丰富,在这点上有具有明显的现代人的气质,可以说,在文人画格调上又前进了一步。
我们通常说,艺术追求雅俗共赏,所谓雅,即好的笔墨、好的意境;俗即让普通人喜欢、让广大老百姓点头,在这两方面,郭志光先生都做到了,且成就斐然。这也应当是更多中国画创作应当努力的方向。
作品名称:鹫峰飞来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2年
张立辰(著名花鸟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我和郭志光先生是浙江美术学院的老同学,都是浙江美院上世纪60年代的一批学生,那个时期的浙江美院在潘天寿先生主持下从事中国画创作、教学,是学术氛围最好的一个时期,我们把它叫做浙江美院的“黄金时代”。像诸乐三、吴茀之、陆抑非、陆维钊等诸多老先生给了我们言传身教,引导我们走上了中国画创作的正路。郭志光是我们诸多同学中十分优秀的一个。多年以来,他长期坚持基本功训练,从他的画面中可以看出,他笔底气壮、笔墨色彩浓重,画面分量也重,给人一种气派大、气势雄伟的感觉。他的画很有生活气息,同时,把画面大的布局和用笔都能够充分地展开,可以从中看到一种雄强的画风,令人看过之后既感震撼,又感新鲜。从其画面的生动、雄强特点来看,一直延续了他学生时代性格胆大、下笔果断、用墨浓重的特点,并有所润色、有所发展。
作品名称:桃园起舞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2年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中国不仅是花鸟画大国,更是花鸟画的故乡,花鸟画强调的是“鸟语花香”,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花鸟画的独特表现因素。郭志光先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花鸟画家,他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那里曾是中国画教学、创作的“重镇”。像潘天寿等前辈大师,本身就是以花鸟画创作见长。在郭志光先生的作品中,体现着以潘天寿为代表的花鸟画大家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自己的开拓和发展。这体现在:
第一,驾驭大画、气势万千、风光美艳,他以70多岁的年纪,画如此大的作品,单从这一点看,就十分了不起。第二,他把中国画的元素与国外艺术元素相结合,广泛吸收汲取。比如他的作品中吸收了印象派代表人物梵高的用笔、用线,来表现生命的旺盛、燃烧的激情,因此在视觉冲击力、画面活力与动感方面有所突破,比其老师潘天寿的作品更富跳跃性。第三,充分体现了水、墨和色彩的结合,厚重但不死板,富有变化。另外,他笔下许多物象带着生机、十分灵动,像猫、三文鱼都富有表情,这种生动传神的面貌,与他坚持写生、坚持“缘物寄情”的创作密不可分。
现今,我们提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花鸟画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写意精神”,那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方式,将表现对象人格化的表现方法,是中华文化精神的一部分,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传递着中国神韵。郭志光先生的探索,对写意花鸟的继承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对于中国画如何“走出去”,亦将带来必要的启示。
作品名称:万里璇宁-鹏博九霄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2年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志光不论是画雄鹰、熊猫、山猫、苍鹫、游鱼、白鹤、虫蛙,还是花木、奇石、山野、湿地、瓜果,都寄寓物象饱满的生命力。他在这方面的成果,既是来自于他对于前辈先贤的传承,也是他自觉进一步探索所取得的。他认为潘天寿等先生留下来的艺术经验,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和发扬。所以他想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并有所作为。他处理鹫、鹰、飞禽这些题材,从画幅尺寸、笔墨形式、布局、境界等方面缜密思考,精心构思,求宏大的势和精妙的细节。他用陆抑非先生的话告诫年轻学画者:一个好的艺术家永远是“眼高手低”,一个不争气的画家很可能是“眼低手高”。这句话的意思是:画家的眼界高,艺术格调才高,绘画的技巧要随着眼界走。郭志光是一位眼高、手高、格调高的艺术家,他在花鸟绘画领域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始终保持自己艺术的鲜活之气和新锐之气,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现代的开拓气息。(本章节选)
作品名称:花映晴波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2年
潘鲁生(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
最近有两个大的展示,一个是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一个是今天郭志光先生的展览,其实这两个活动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潘天寿先生是郭志光先生的老师,两者在风格上有一致性、有一种传承关系。郭先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同时跟潘天寿、吴茀之这样的老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从事中国画学习和创作。这两个相呼应的展览给大家一个启示,就是中国绘画的风格,要如何坚持自己的传统。
我们看到了潘天寿先生的作品,特别是他五六十年代的创作,那么之后中国花鸟画如何发展?今天在国博,我们又看到了郭志光先生的一批新作和他新的探索。一种文化的传承一定是有谱系的,所谓的谱系,就是一定要从中华文化的传统、基因中找到应有的定位,人物、花鸟、山水都是如此。今天我们看到了中国花鸟界的整个发展趋势,在这个趋势之下,郭志光先生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这就是传承与出新。传承,毋庸置疑,就是老先生之间一代一代的延续,出新很重要。像徽班进京,在徽调、汉调合流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剧种——京剧,还发展出裘派、余派、马派等很多流派。中国绘画也是这样。我们有传统文人画创作的底蕴,但是进入21世纪,中国绘画要怎么发展?第一不能完全学习西方。潘天寿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世界两个艺术高峰,一个是西方的绘画,一个是中国的绘画。今天我们看到郭志光先生一直传承这样一个传统,同时,在新时期,他的笔墨、构图、色彩都在出新,不完全是老先生那个年代的样式,而有了新的表现理念和表现形式。他的艺术语言、表现风格,特别是笔墨、色彩的交融借鉴了很多西画的东西,像水彩、油画乃至表现主义的元素,但他融入了中国画语境之中,既对文人文绘画的单纯性有继承、有突破,又融入了时代风范。这是这次展览给大家的一个很好的启示。
作品名称:天矫峥嵘雄无争
作品尺寸:200x258cm
创作年代: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