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克
王力克,祖籍河北巨鹿,山东威海生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现任山东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曲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澳大利亚格利菲斯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美术与艺术设计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评委,第三、四届中国油画展评委,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油画学会副主席。
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8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第五届油画创作研修班深造两年。曾先后赴前苏联、东欧考察,并到澳大利亚格利菲斯大学、韩国檀国大学、又松大学、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巴黎美术学院、法国大沙龙音乐学院、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海伦艺术学院访问并进行学术艺术交流。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比赛和展览并获奖,曾获奖项: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银奖等。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以及国外美术机构、团体及个人收藏。
作品被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全集·油画卷》、《当代中国油画》、《当代中国油画艺术》、《20世纪中国美术》、《20世纪中国油画》等大型艺术典籍。出版了学术专著《绘画与秩序》,在许多重要期刊发表了《绘画中的自由与秩序》、《克罗齐与现代绘画》、《站在历史与现实的结点上——大型历史画“甲午·1894”创作谈》等多篇论文。
切真就是对“真”的不断追问。中国绘画的再现写实方式自徐悲鸿先生引入中国美术教育以来,已经有接近百年的历史了,它是当时一代人对“真”的一种判断与实践。今天,经过百年的淘洗与反思,对“真”的理解与审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给予时代之“真”新的思考和形象,如何建立一种“真”的新理念与方法,如何提出绘画的“真”问题,成为王力克先生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出的追问,这既是一种切实思想的追问,也是一种实践行动的自我应答。
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的说法,“切”是一种诊断方法,其诊断是通过“切脉”来实施的,俗称“把脉”。那么,对王力克先生而言,切真,就是对“真”的诊断,就是对艺术表达脉络的审视与把握,以便从脉象中获得自我的位置与方法。而西方理论中也有一个词叫做“切入”,实际上是指的对事物的理解应该进入到它的内部,进入到一种内在的切面,从中获得更深入的信息。切真,就是要切入到“真”的内部,截取更深入的真相,哪怕仅仅是在观看视觉的意义上,我们都有对“真”的再深入认知。
同时,如果我们把“切真”按照古人的阅读方式来看,就发现它变成了“真切”。王力克先生对绘画的热望正是基于这一点开始的,这是一种身体与精神都灌注在内的情感,通过这种最初的情感方式,他开始不断探寻真理、真相、真实,开始以写“真”的方式画画,并由此深入到“真”的内部,对“真”做出自己的理解与阐释,一种真切的认识。因此,真切就是切真,它是目的也是原点,它是王力克绘画的本质性特点,也是他最终的落脚点。
所以,王力克的切真就是以写实绘画的方式,重新拷问真相,切入真相,在真相的界面中,获得具体的真切,最终得到真正的“真”。
《雀巢》140x140cm 1989
《红果》100x100cm 1997
《如歌的行板·钢琴课》180×160cm 2004
《百花峪的早晨》120x120cm 2010
《甲午·1894》270x600cm 2010—2013
《那一年》150x150cm 2014
《正晌》80x80cm 2014
《传奇·四方云动》150x150cm 2014
《渔家汉子》90x90cm 2015
《月光》150x150cm 2016
《梧桐花开》300x150cm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