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 > 正文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来源: 今日头条 2020-01-21 13:43:00
  单先生的艺术成就肯定不只是年画的巨大贡献,希望以后能更详细的与大家分享单先生的其他作品,也更希望自己能以先生的艺术追求,高尚人格为榜样,也能为国画为年画的传承传扬尽微薄之力,虽然只是涓埃之力萤火之光,也必尽最大的努力。
  单应桂先生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承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诸名师。现为山东艺术学院教授、2001年因其突出的艺术成就被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女书画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女画家协会顾问,第四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大庆,又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可谓真正人民的画家。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现在都喜欢用标签形容人,作为山东艺术界和教育界影响力深远的艺术家之一,单先生完整经历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对艺术界的深远影响,首先人民的画家就是最突出的标签。

  单应桂先生的艺术思想根植于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汲取民间的风物人情,借鉴民族优秀的艺术形式,大胆融汇中西绘画神形精髓,用画笔勾勒出社会发展进步的图景,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可谓真正人民的画家。

  单应桂先生主攻人物画,年画,以现代人物画为主。作品曾十余次入选全国美展,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和被中外美术馆收藏。作品先后在瑞士、荷兰、苏联、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等20余个国家展出。出版有《单应桂画集》(北京版)《单应桂国画选》(山东版)《砚边寄情》(散文版•内蒙版)。传记编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杰出人物》及《当代世界名人传》(中国卷)《中国妇女500杰》等书。

  单先生另一个标签,自己在与先生接触中,深深体会到应该是先生最热爱的标签,艺术教育者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清风明月书声悦,书香满门益身心。

  1933年9月30日,单应桂先生出生于济南大明湖南岸的一个教书世家。她的外祖父张步月曾任山东师范讲习所所长,1913年创办济南竞进女子学校,是当时教育界的名人。单应桂的母亲、舅母也都在该校教书。

  世代教书又创办了名震一方的女子学校,张家的声誉在当地有口皆碑。单家同样也是书香门第,单应桂的祖父是个清末解元,一生从事教育。单应桂的父亲半工半读获得了高等文官的资格。

  单应桂在两个家庭的熏陶下,将淳朴正直的家风、为人师表的品性以及深厚的文化涵养融入进了生命。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湖上小学年画》1972年48×105cm

  出生在书香门第、教书世家,单先生与教师这个职业似乎情缘不尽。1961年被分配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我不止一次的在心里想,我一定要好好教导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才。"

  1962年,单应桂先生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调到山东艺专(今山东艺术学院)任教,担任山东师范学院国画专业五年级班主任兼创作课教师,把中央美院的教学体系灵活地运用到山东艺专的中国画教学中。

  单应桂先生始终奉行"教学相长,水涨船高"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老师的学养丰厚了,给学生的营养也会丰厚;学生们的水平提高了,需要老师给学生更多的新东西,老师又需更多的学问充实自己。如今,单先生当初所教授的学生,大都已成为当今重要的艺术家或艺术教育者。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做军鞋》年画

  单应桂先生说:改革开放40年来,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党和国家的精心培育下,艺术家队伍在不断强大,特别是近年来,艺术家们创作出大量的讴歌时代发展、服务于人民与社会的时代精品。

  我作为从艺近70年的一个老人,有无限的感慨和欣慰。首先一点是,感觉自己是幸运的,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能够用画笔淋漓尽致地描绘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能够把自己的心得和收获跟我的学生共同分享。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报喜年画1975年93cm×100cm

  单先生另一个标签肯定就是年画,年画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单先生把历史与现代结合起来,开创了年画的新时代。她是山东年画界的代表人物,也是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之一,而单先生更与年画好像有着不解的缘分。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说到单先生与年画的缘,也是年画促成自己与先生结识的缘,那是在济南市美术馆先生的个人画展上,"向老艺术家致敬——单应桂画展",自己也被邀请参加。

  本来对于先生如高山仰止,还是有些敬畏的,但见面后先生真的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还一路给我仔细讲述每一幅画作的创作故事,不但被先生的艺术感染,更被先生的精神感动,尤其先生完全看不出八十岁的年龄,谈笑风生精神矍铄。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放飞艺术生命的天空,是在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单应桂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在她就读时,中央美院正活跃着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艺术大家。

  当时的中国画系主任是叶浅予,教山水的是李可染,教人物画的是蒋兆和,教花鸟画的是李苦禅,教工笔的是刘凌沧。

  当时这些老师50岁左右的年纪,正值创作旺盛时期,学生们也都怀着满腔的热情去创作,在这座中国美术优秀人才聚集的学府里,单先生刻苦努力学习。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和平幸福(门画1958年)57×48cm

  1958年的一节创作课上,美院老师以"和平"为命题,让学生们作画,单先生采用年画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画的是一对门画,叫做《和平幸福》,画面上是两个丰腴的母亲分别抱着一个胖娃娃,胖娃娃张开两只手臂,门儿一打开,就挥舞起来,仿佛争着让抱。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和平幸福(门画1958年)57×48cm

  李可染先生说,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年画,最高学府也得有民间艺术的营养,民间的,也是世界的。当时,同学们不知道,那是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第一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画展,老师的命题创作就是向画展选送作品的。

  《和平幸福》被选中参展,单先生受到莫大鼓舞,第一次创作年画就参展,冥冥中她与年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单先生对此也是记忆犹新:一个周末,她和同学逛街,走在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上,隔着马路,就听到有人喊她,一看,是李可染先生。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可染先生是徐州人,他用浓浓的家乡话说:恁那个画我看见了,恁画上的那个小男孩一看就是恁们山东一带的。在那么多参展作品中,老师居然能记住她的画,老师高兴,她更高兴。

  1960年,单先生创作了《当代英雄》,以新中国劳动妇女开山劈岭、战天斗地为主题,画面上那高高抡起铁锤的姑娘英姿飒爽,被山风吹起的秀发浸透了汗水。此画在北京市举办的"五一"美展展出后,在美术界引起了极大反响。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当代英雄》1960年170×115cm

  遵从艺术来源于生活,单先生的许多名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湖上婚礼》就是她1982年第二次去微山湖体验生活获得的创作灵感,作品用色单纯而又和谐,细节丰富,是建国来年画中的优秀作品,获1984年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选入《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精选》。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湖上婚礼》年画

  单应桂先生的艺术旅程中,创作了大量的、流传很广的名作。而之所以广受欢迎,除艺术水准高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都是用真情作画,单应桂笔下的农民、妇女真实、纯朴、美丽、厚重,透着生活的充实,人性的美,如《如果敌人从那边来》、《铁索桥畔》(合作)等。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如果敌人从那边来》1973年128cm×77cm

  其实,20多年来,她就从来没有放下过年画,无论怎样被冷落,被忽视,被下里巴人,年画始终是她的一个"不了情"。因为,年画是她文化的一个启蒙,童年的一个梦,艺术的一个魂,生命的一段血脉,如同一颗种子,无问岁月,无问西东,悄悄地长在她的年轮里。

  年画似乎也是她艺术创作的一个宿命,从在中央美院读书时创作出第一幅作品,她找到了年画,找到了她的第一个"样子",20年后,年画又找到了她,和她又一次相遇。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工地午休年画》1976年65cm×102cm

  八十年代中期,在她的呼吁下,山东艺术学院增设了"年画教研室",她担任了教研室主任,并在50岁的年纪又进修版画,她主张,年画必须画、刻、印一体化才能体现出其独特性和艺术魅力;而程式化的制作本身也是一种工艺之美,刀有刀味儿,木有木味儿。

  同时,她还亲自办起了年画培训班,进行体验性教学,培养出一大批青年画家,把山东年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单应桂先生:从1958年我创作了第一张年画作品《和平幸福》,到后来的《做军鞋》《母子情》等作品,在不断的创作中我体会到传统的民间木版年画应该属于版画范畴。为什么年画缺少新的样式,很多原因是手绘的东西,没法实现木板刻制。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母子乐》年画

  这是限制木版年画在艺术水平上发展的最大瓶颈。从事木版年画创作的画家,应该和其他版画家一样,掌握画、刻、印的全面技能。让它既保留传统木版年画的特点,印刷技法上又吸收现代水印木刻和其他版画的表现手法。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最近两三年虽然在人物画创作之外还画了很多花鸟画小品,但是更让我放不下的依然是年画。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该单单送进博物馆保护起来,我们应该传承下去,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年画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融入现代的形象、新内容、新形式、新趣味。

  单应桂先生不仅艺高德也高,面对当前许多书画家追逐名利的现象,她认为商品画现象不正常,单纯追逐金钱不正常,艺术家还要讲良心。现代社会出现了一批技巧很高的小品,但缺乏激动人心的交响乐。对此,单应桂疾呼:"谁来掌这个舵?"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先生创作中

  作画也是做人,做人也是作画。单应桂先生之所以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首先是她的人格魅力成全了她的创作。

  她就把自己所有的创作精品全部捐献,一部分捐给家乡高密,一部分捐给山东艺术学院,一部分捐给山东美术馆,一部分捐给临沂她曾经体验生活的地方。她知道,有目的活着是给生命上妆,回归自然,回归童心是给生命卸妆。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回家乡高密

  而且把主要研究方向放在了年画的创作规律上。单先生觉得现在没有艺术家从理论上总结年画,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让这些优秀的瑰宝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传承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壮大年画的发展之路。

  2016年9月24日,单应桂艺术基金会在济南成立,基金会以先生捐献的200万元人民币作为原始基金,用于资助为民族文化事业埋头苦干、成绩卓著的寒门学子及创作成果优异的后学青年。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经过2013年、2014年的酝酿和2015年以来的筹备运作,济南市民政局于2016年7月18日批准单应桂艺术基金会成立,颁发了单应桂艺术基金会法人证书。

  单应桂先生说:"这个基金会很小,就像一根火柴,只能发出微弱的光,我的心愿是用这个小小的平台为社会、为他人做点事。"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2019年4月10日山东第一个"年画艺术研究中心"在山东艺术学院成立

  成立大会上,单先生将她上世纪50年代以来收藏的木版年画资料捐赠给研究中心,以推动年画艺术研究中心的教学、研究和创作。

  这批藏品以潍坊年画为主,也有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等产地的年画作品,共计400余幅。

  单先生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整理这些藏品,并一一注明了作品的产地。这是一批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有的已经绝版,体现了单先生对年画艺术的情感、对复兴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以及投身传统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大情怀。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将400余幅木版年画资料捐赠给研究中心

  2019年11月1日,山东艺术学院"传统年画的现代呈现"研讨会暨首届年画艺术研究中心高级研修班结业典礼在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举行。

  "传统年画的现代呈现"学术研讨会由赖冰梅主持。单应桂先生就年画绘、刻、印进行阐述,提出木版年画的改革必须改变画刻印分家的状况,她强调当木版年画家掌握了刻刀,等于完成了自己艺术修炼中的重要环节,成为一个全面掌握年画艺术语言的人,刻刀将成为传达自己情感的工具,突破形似从而达到神似。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研修班学员、年画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合影留念。

  2019年9月举办的山东艺术学院年画高级研修班,自己荣幸的成为其中一员,而且非常有幸得到以单应桂先生为主导教授的包含赵修道、于新生、季乃仓、李洪修、王法堂、臧恒望、张伟、赖冰梅、于福堂、刘德进、任海宁等教授和老师的谆谆教导。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杨家埠考察学习

  学习中正如单先生一直秉承的艺术教学理念,不只是课堂的教学,也到年画基地考察学习,在与单先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不但得到艺术的滋养,又一次感受了单先生人格的魅力。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杨洛书老人系1927年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村生人,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杨家埠威震四方的同顺德画店第十九代传人。2001年12月,杨洛书老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4月,作为正式代表出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6月,他被全国文联和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会上,除了会议的召开,还有教授专家的专题讲座,八十多岁的单先生本来前一天就身有小恙,致辞后身体更有不适,但一直坚持亲自进行专题讲座,并且仍是精神抖擞一丝不苟。

  正如单应桂先生所说:她的艺术成就和人格形成无不受益于一代大师。黄宾虹先生喜欢赶集逛菜市,买了白菜萝卜回家照着画素描,还经常把同行的作品挂在家里,他说,即使他们画的比我差也有比我好的地方。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李可染先生出版了画集,她买好一本下课时请老师签名题字,可染先生说,我拿回家签好后送给你吧。

  第二天,先生签上大名,题了长款盖上印章送给她。可染先生八十大寿时,她给恩师祝寿,先生说,你的年画很有特点,艺术不能要的太多。

  当她沉浸于年画创作的激情中,她的恩师叶浅予先生眉眼胡子里都是赞赏,他说,别人经过国画的专业训练后走向了阳春白雪,你却从宣纸绢素一转身去了民间。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当她在八十年代硕果累累时,叶先生说,你该出本画集了,我给你写序。叶先生很快就把写好的序给她寄来,但她的画集却因故拖延下来,直到叶先生去世。

  于是,叶浅予先生的文章没有成为她画集的序,却成了她艺术生命中的开篇,每每打开都受益无穷,即使大师已成背影。

  单先生的艺术成就肯定不只是年画的巨大贡献,希望以后能更详细的与大家分享单先生的其他作品,也更希望自己能以先生的艺术追求,高尚人格为榜样,也能为国画为年画的传承传扬尽微薄之力,虽然只是涓埃之力萤火之光,也必尽最大的努力。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沂水欢歌》1979年140×245cm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沂水欢歌》创作稿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单应桂《逃亡-童年的回忆》1955年140cm×245cm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骑驴看唱本

新中国年画的开拓者——单应桂先生与年画60余年的不解之缘

[ 责任编辑:孙文靖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