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民工这一题材也越来越多的被画家们所关注,大量的反应农民工题材的绘画作品出现,表现题材及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
宋海永
1973年出生于山东淄博,1995年本科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教学研究方向。现任教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第三工作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艺委会特邀委员。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全国美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等多项展览,并在山东省的展览中多次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大都美术馆,荣宝斋等机构和私人收藏。
农民工题材绘画创作思想初探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文化宣传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本质上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创作方法上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重心上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精神。反映到美术界,则可见农民工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各大美术展览中不断出现。农民工作为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功臣,用他们辛勤的劳动改变着当下城市的生活,这样的领悟,成为绘画创作的第一表现要素与源流根基,表现农民工的生存状态,褒赞他们所付出的辛苦劳作,这是艺术从业者的艺术使命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民工这一题材也越来越多的被画家们所关注,大量的反应农民工题材的绘画作品出现,表现题材及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当然,笔者则认为作品有优有劣,优者能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做到完美的结合,能充分表现主题思想,又不失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劣者大多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失水准,有些作品甚至在网上找些图片,略加以修改,便复制、喷绘到画布上,作品内容毫无情感可言。这样的作品显然不够真诚,还有些作品,因为作者的能力问题,一味地描摹细节,无整体意识,更无绘画感可言,给受众的感受是僵死、刻板的,缺乏绘画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也不可能打动受众的审美感受。这些作品也不可能拨动受众的审美感受,显然这些画家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写实绘画,在创作时如果没有经过画家对于表现主题的提炼、想象、升华的过程,这样的绘画作品无法达致优秀。
纵观西方美术史,无论是米勒笔下的傍晚田地里祈祷的农夫还是库尔贝眼中的石匠,他们创作的这些劳动者形象都是经过高度的提炼概括,其形象洗练、典型又不失生动活泼,每一个鲜活的形象都深深的打动着受众的审美情感。因此,在表现农民工这一题材时必须要有独特的视角与情感表现形式,并融入画家自己的艺术感受,只有做到这一点,作品才能有艺术生命力。同时也要求画家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上下大力气,找到并形成自身具有鲜明特点的艺术语言。在绘画创作中如何做到这两点的结合呢,这就需要画家在绘画的道路上做不同的尝试和试验。笔者的农民工题材系列作品探索方向就是在延续传统方式进行创作的同时,加入自己的语言形式来实现对现代语境的把握,运用写实的传统手法作为立足点,结合当下书写性的笔法来表现主题。在人物形象上坚持造型严谨,层次丰富,色彩关系明确。在笔法运用上洒脱自由,展现自身的率真性格,做到型、色、笔、意的完美结合,使得作品既保留有传统的精华又能焕发出时代的气息。
在具体创作过程中,要创作出一幅好的农民工题材的绘画作品,要做到下面的两个方面,首先是人物的形象和动态选择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农民工也是普通的人民群众,要深入体会他们这一职业与其他职业群体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体现在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方面。外在形象方面,长期的户外作业使他们肤色更加黝黑、健康。内在气质方面,他们更加淳朴、厚道、真诚,是基层劳动者的典型代表。要找到最具代表性的形象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包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物组合等等,多人物的组合要考虑人物之间的关系、形象的趣味差别以及环境的设定等因素,做到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其次,要结合时代,体现新时代的农民工的精神面貌,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创作《暖阳》这幅作品时,笔者在济南南外环的高架桥建设工地上搜集素材,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深入观察和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探知他们的内心世界。长时间的接触,收获颇丰,不但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图像资料,还与他们成为了朋友。虽然他们的生活条件不如我们优越,工作环境不如我们舒适,但他们的积极乐观,阳光开朗的精神状态传递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正能量,这使笔者深受感动,这在后面的创作中,集中表现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在艺术品格的追求上,在绘画中,要求艺术家要关注创作选取的内容能否体现当代农民工的心灵图景,关注形式语言是否符合艺术规律的本质,重点突出一个“真”字,“真”是万物之本、万物之质。“真”即生命,“不失真”即不失去表现对象之本性,即合乎自然,要求画家以朴素的质朴的心对待物象,不带有色眼镜,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对象,让所表现的对象自然呈现其自然生气,“度物象而取其真”想来就是这个意思。笔者在创作的农民工题材的绘画中所绘的农民工形象不帅,穿着不美,甚至有些“丑”,但是艺术贵在以真情实感来打动受众,不矫饰、不做作是人物的本源,这些形象从表情到动态,没有刻意的做表情、摆姿势,而是在他们劳动与休息的时候,抓住他们最自然生动的一刻,既最能反映他们“本真”的状态的一刻。《暖阳》这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刚下工的高空作业的农民工,夕阳西下,暖暖的阳光打在他们的脸上,质朴的笑容,橘红色的阳光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斜阳》这幅作品中的人物是高架桥施工前勘探打眼的农民工,满身的泥浆,红红的笑脸与背景的机器和谐构成一幅暖黄色的调子。《快乐的一天》是铺设下水管道的小伙,炎热的天气,满身的汗水,小伙子赤膊上阵,黝黑的脸庞和憨厚的笑容诉说着生活的辛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都是上面所说的最自然、生动且打动笔者的这一时刻的最真实体现。
人物的形象选择如此,表现手法选择亦如此,面对画布直抒胸臆,用书写的笔法去表现具象的形象,包括细节的刻画也力求做到删繁就简,从容挥洒,不拘小节,不面面俱到,不矫揉造作,做到绘画语言的“率真”。以真情实感打动观众。这里的“真”不是简单地自然主义,也不是完全的客观自然,是以真性情与劳动者产生情感上共鸣,再反映在绘画作品中的生命精神。绘画因素中的造型、空间、色彩等等,是写实绘画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些绘画因素为主题思想服务,把造型、色彩、光线、环境的等因素在画面上糅合为一个有情的整体。在人物的造型方面保留着严谨和真实的气息,人物的组合摒弃了叙事的关系,代之以雕塑般的庄严和崇高。《斜阳》构图上采用金字塔形构图,这种图示能最大程度的体现画面的骨架和力量,使画面坚实稳定,更加符合建筑工地,机器、建筑工人这些主题内容。背景简化了一切无关紧要的细节,代之以天空、远处的城市、堆砌的土地。主要刻画的是人物的精神面貌,来体现时代感。《斜阳》构图采用垂直线和水平线交叉,多人物组合更加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人物形象的胖瘦体量不同,年龄不同,动态不同,神态不同,增加了人物之间的变化。造型上对比变化,色彩的微差,用笔的节奏,虚实松紧等画面因素的推敲安排丰富了画面的节奏韵律。通过人物的塑造体现主题,使得整幅画面即统一整体又不失每个人物的个性特征。《快乐的一天》抓住人物的一个最能体现内心世界的瞬间,与环境融合,体现了一个夏日炎炎下快乐的劳动者形象。画面在胸有成竹的状态下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所有的这些反应农民工题材的作品都做到了立意清晰,表现手法纯粹,结合传统的绘画语言加入自身的绘画认知创造出来的,是笔者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
绘画的社会意义并不是说教,而是对人生、自然、世界的深刻关照,这也是当代画家应具有的人文情怀和责任担当。真实地扎根于生活、扎根人民,把握时代脉搏,把握观者的审美需求,用心创作,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表达社会真实的场景,才能创作出无愧于社会和时代的优秀的绘画作品。
作品赏析
《双人体》130x97cm 2003年
《快乐的一天》110x140cm 2008年
《发廊》150 x180cm 2009年
《晌午》150 x170cm 2009年
《夏天的肉市》150x180cm 2009年
《暖霞》130x150cm 2014年
《暖阳》180x180cm 2014年
《斜阳》180x180cm 2014年
《工地上的男人们》180x180cm 2019年
《走过泥泞》140x150cm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