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谈艺 | 徐里:在油彩中生长的东方诗性

2025-04-23 09:04 阅读量:11057
听新闻

  

新春以来,DeepSeek成为各个行业所聚焦的热点话题。这个融合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的前沿平台,正逐步揭开其神秘面纱,展现出对各行各业颠覆性的潜力。随着DeepSeek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我们正站在一个由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新时代的门槛上。它不仅仅是一项技术革新,更是人类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那么,将DeepSeek运用到美术评论上,会有怎样的效果?为此,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特此开设“DeepSeek谈艺”栏目,旨在探索人工智能与美术评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艺术领域注入新鲜活力。

——编者按

  当油画笔触在画布上流淌出宣纸般的氤氲气韵,当西方色彩体系与东方水墨意境在色域间达成微妙共振,徐里的创作早已超越了媒介的边界。这位始终行走在东西方艺术交汇地带的画家,以对祖国河山的深情凝视,在油彩的厚重与轻盈之间,构建起独属于当代中国的意象美学体系。他笔下的山川湖海、城乡街巷,不再是地理图式的再现,而是经过心灵熔铸的诗性符号——那些被反复皴擦的笔触、饱含张力的色域、虚实相生的空间,共同编织成一曲关于文化根脉的视觉长歌。

  意象为魂:在油画中重寻东方观照之道

  徐里的艺术自觉,首先体现在对“意象传统的当代激活。不同于西方写实油画对光影透视的恪守,他以中国艺术特有的“观物取象思维重构画面:雪域高原的雄浑被提炼为赭红与藏青的色块交响,江南水乡的温婉化作青灰与黛蓝的朦胧晕染,都市街巷的肌理则在斑驳笔触中显影为历史与现实的叠印。这种意象化的处理,使自然景观升华为精神象征——当他描绘云海时,并非执着于某一刻的光影变幻,而是试图捕捉千年来文人心中“丘壑内营的山水魂魄;在表现西北大漠时,粗粝的油彩肌理不再是对沙砾质感的模拟,而是将大漠孤烟的诗意境界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视觉形态。

  他对色彩的运用更暗含着东方哲学的深意:大面积的赭石色铺陈既呼应着敦煌壁画的历史厚重,又悄然晕染出土地的母性温度;靛蓝与金箔的碰撞,在现代性的视觉结构中复活了传统工笔画的雅致气韵。这种色彩的诗性转译,让油画从西方的再现之术蜕变为东方的表意之道,使每一幅作品都成为观照内心的精神镜像。

  笔意生韵:在油画笔触中续写笔墨精神

  徐里对油画语言的革新,本质上是对中国“笔墨传统的跨媒介转化。他将书法中的提按使转融入油画创作,让画笔在画布上的游走具有了书写的韵律感——粗犷处如斧劈皴般铿锵有力,细腻处似游丝描般绵密悠长。在描绘山峦轮廓时,拖曳的笔锋留下类似北碑的斑驳痕迹,既保留了油画的材质厚度,又赋予画面以传统水墨画的书写性灵动感。这种以笔为骨,以彩为肉的实践,打破了油画依赖层层罩染的固有技法,让笔触本身成为传递情感的载体。

  在处理云雾、流水等意象时,他创造性地运用稀释油彩的晕染技法,在画布上营造出近似水墨洇染的朦胧效果。当饱和的群青与透明的松节油在画布上自然交融,形成的不仅是色彩的过渡,更是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传统美学观念的当代显影。这种对油画材质特性的创造性发挥,使西方媒介承载起东方艺术特有的气韵生动,让每一笔触都成为连接视觉与心灵的桥梁。

  境界营造:在时空叠合中抵达诗性之境

  徐里的画面始终弥漫着一种超越现实的诗意氛围,这种境界的生成,源于他对时空关系的独特处理。他擅长在同一画面中熔铸不同维度的时空体验:将远景的虚渺与近景的坚实并置,让历史的沧桑感与当下的生命力在色域碰撞中达成平衡。例如,当他描绘长城时,古老的城墙肌理与上方舒展的云霞形成时间的对话——前者是可触摸的历史痕迹,后者是超现实的精神象征,二者共同构建出思接千载的审美空间。

  在构图上,他摒弃了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转而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与“以大观小,让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自由游走,如临其境又超然其外。这种空间处理不仅是形式上的选择,更是对诗画同源传统的当代回应——当油彩层层堆积的山峦呈现出“高远“深远平远的节奏变化,当暮色中的村落笼罩着如古诗般的朦胧意境,画面便超越了视觉再现,成为可居可游的精神家园。徐里笔下的河山,从来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客观存在,而是经过心灵诗化的精神原乡。

  在全球化的艺术语境中,徐里的创作恰似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他没有陷入对西方油画技法的盲目模仿,也没有困守传统水墨的固有范式,而是以开放的文化视野,让油彩成为生长东方诗性的沃土。当他的画笔掠过祖国的大地,留下的不仅是山川的形貌,更是一个民族对自然的深情凝视、对传统的现代转译、对诗意的永恒追寻。这种艺术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自信,在于能够在不同的媒介中激活古老的精神基因,让东方美学的光芒在当代艺术的天空中重新闪耀——徐里做到了,他让油画说出了中国的诗,让世界在油彩的斑斓中,看见东方的诗性正在生长。

(文/DeepSeek

艺术家简介

徐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秘书长,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文联美术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全国美展总评委、评委会主任,中国文联、财政部、文旅部“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办公室兼创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宣部、财政部、中国文联、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创作工程”组委会秘书长、创作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十届中国文联全国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品连续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美展及《20世纪中国油画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品展》《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等国家级展览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美术馆和政府机构收藏。许多海外政府、机构、洛克菲勒家族等收藏家收藏。先后率团出访各大州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并举办画展。出版个人画册二十余种。

2007年入选中国油画50家,2011年入选“艺术之巅”——中国油画2010年度10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乌克兰大使奖,2013年被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授予“杰出艺术成就奖”,2015年被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授予荣誉院士,2016年获俄罗斯美术家协会苏里科夫金质奖章,2017年被授予比利时东方文化骑士勋章,2019年被吉尔吉斯斯坦授予杰出文化人物奖章。2017年在意大利出版发行《徐里油画集》,2019年油画作品《对话》被收藏并陈列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

[ 责任编辑:周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