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一直以来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人,这种喜欢,除了对他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笔墨外,还有,是对他超然脱俗的思想。而奇怪的是,人们更津津乐道于他独有的身世和遭遇,丰富的人生,甚至把这些与众不同的身世经历当作他成为一代宗师的唯一条件。这些是一代宗师形成的必然吗?是,也不是。
《初夏的风景》136cmx68cm 2017年4月 王东明
说“是”,是指凡是有大作为者,总是经历坎坷,磨难不断的。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八大山人的身世和经历可谓历尽磨难,生在宗室家庭,幼年时虽说锦衣玉食,身份显贵,但随着明王朝的败落,生存也成了难题,其遭遇可想而知,期间父死妻亡,隐姓埋名,不断隐居寺院和道观,虽心有复明之愿,但终是宏愿难随。这种丰富的人生阅历,自然会让天才积累起迥于常人的感悟,成为“艺术大师”必要条件,亦是外部条件。
说“不是”,是指朱耷的世界观和艺术思想的形成是“艺术大师”的内部条件,亦或说起决定作用的条件。
《春花开在雪融时》 200cm x140cm 2015年 王东明
获首届中国水墨大展优秀奖(最高奖)
《冬日里的守侯》180cmx285cm 2005年 关东画派代表性作品
八大山人的出身决定了他迥于常人,作为皇室后嗣,骨子里的贵族气是与生俱来的。而在中国近三千年的时间里,皇族一直占据着绝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每一位皇族成员自出生起就要受严格的皇权教育、礼教教育,对传统文化的精义必须进行系统的继承,对儒释道三家的学习更是严格而规范。当我们翻看这些经典著作时,无不为其中的博大精深所感染、所折服,而这些道义是建立在宇宙和谐、共融发展的主题下所产生的,随着近年来实证科学的不断论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了中国古代先贤的理论是科学的,儒、释、道的精义部分理论是科学的。而实证科学的验证还在继续,我们没理由否定儒、释、道所阐述精华的科学性。
《怜人春念图》136cmx68cm 2016年8月 王东明
那么,作为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八大山人,他的身心必然受到传统礼教的深刻影响,而他的多灾多难、大悲大苦的经历更使他对佛道的精义有了更深的体悟。任何奇人的产生从来都不是单一因素的促使,他的先僧后道,包括他的疯癫狂放都不单单是身体的病症。他十九时,父亲去世,内心极度忧郁、悲愤,他便假装聋哑,隐姓埋名,遁迹空门,顺治五年,他妻子亡故,朱耷便奉母带弟“出家”,至奉新县耕香寺,剃发为僧,自此改名雪个。二十四岁时,更号个山和个山驴。顺治十年(1653年),朱耷二十八岁时,又迎母至新建县洪崖寺,在耕庵老人处受戒称宗师,住山讲经,随从学法的一百多人。朱耷三十六岁时,想“觅一个自在场头”,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就在这一年,他改建天宁观,并更名为“青云圃”。从此,朱耷便成了青云圃的开山祖师。后人还建立了“正开山祖道朗号良月文号八大山人朱真人”功德堂的牌位。三十九岁以后至六十二岁。他苦心孤诣经营这所道院,历时二十多年。朱耷在度过了十三年的佛教徒生涯后,又成了一所道院的开山祖师。他的亦僧亦道的生活,多数人认为他是出于对清王朝的迫害而自保,但是从他那超然世外的脱俗笔墨里看不出更多的惶恐和无助,虽有愤懑之情,但绝无凡俗之气。反过来那简练绝美的笔墨无不体现对佛、道精义的深刻领悟,如果只是单纯的避难,绝不会有此高妙超凡的艺术。
《落花无声听小寒》145cmx200cm 2014年5月 王东明
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吉林省美展一等奖
我们知道,佛家讲求脱离世俗烦扰,内心清净,使自己进入绝对寂静的状态,放下凡俗的一切,甚至放下肉身,求得往生彼岸。道家讲求人的小宇宙要和天地的大宇宙相融为一体,道法自然,自然而然。同样要放下世俗的一切,要有悲悯慈爱之心,求得内心清净,无为而无不为,求得与天地同寿。儒家虽有入世之心,但是依然以佛道之义理为根本前提,只是在善的行为上更强调有为和主动。礼、义、仁、智、信的标榜与贯彻同样是讲求自己内心的纯净与升华,在利己利他的过程中完善自我。
《暖冬》王东明 136cmx68cm
受邀参加“红色华诞光辉历程”定西市庆祝建党103周年全国书画名家精品邀请展
当你的世界观被儒、释、道完全占有时,你自然会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意义。
朱耷出身皇族贵胄,幼时在形式上是贵族,但在精神上还不是,真正的贵族绝不是锦衣玉食,身居高位,而是思想和灵魂的高尚和脱俗,要有谦谦君子之风,更要有身体力行的宇宙观和普世之心。我想,随着朱耷的生命体验和艺术实践的不断深入,这种感悟会越来越深刻,当他的具有了相当深厚的笔墨修为之后,这种发乎情、顺乎理的笔墨精神自然而然地便会呈现出来。
《秋音》136cmx68cm 2015年 王东明
我们知道,艺术是形而上的,是高于生活本身的。这种高度一定是建立在一整套理论体系之上的,从来没有“无源之水”的艺术,从来也没有哪个低俗的“艺术”会提高精神力量。那些站在宇宙宏观角度看待一切的思想一定是善而恒的,而那些站在一己私利角度看待一切的论调一定是偏颇而短命的。八大山人的行为、艺术虽然在清朝时是怪诞的,但与他同时期的许多艺术家都对他评价极高,这除了朱耷的身世、经历独特,更重要的是,他比别人对佛、道精义的体悟更深,自身的天才般的感悟力更强,艺术实践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厚、完备,并具有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具禅静之心方显玄妙之境,八大山人的艺术人生应该给当下的艺术从业者一个有益的提示。
(文/王东明)
作品欣赏
《夏雨刚刚飘过》180cmx97cm 2017年12月 王东明
《韵致恰赏》136cmx68cm 2015年 王东明
《早春》190cmx97cm 2016年 王东明
《只把春光留到秋》136cmx68cm 2015年 王东明
《舞太平》180cmx97cm 2021年 纸本水墨 王东明
受邀参加“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暇》 50cm x 50cm 2021年 纸本水墨 王东明
《长白众生相之天边》 68cm x 68cm 2021年 纸本水墨 王东明
王东明《红流.抗联英魂系列之一》 195cm x 500cm 2021年创作
《家在南山下》97cm x 97cm 2022年 纸本水墨 王东明
《今天有大戏》 210cm x 175cm 中国画 纸本 王东明
2024年创作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秋歌嘹亮》190cm x 145cm 2021年 纸本中国画 吉林省书画院
入选第七届全国画院展
(来源:创荣时代艺术中心)
画家简介
王东明,号:山石轩主,1968年10月出生于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省书画院专业画家,任创作研究部主任。曾任吉林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吉林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部级领军人才(C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萨满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评委,第七届、第八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评委,第四届全国新钢笔画学术展评委。
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十二届、十四届全国美展等国家大型画展二十余次;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画院展,获吉林省美展一等奖6次;获省级及以上文艺奖(最高奖)一次,二等奖3次;关东画派新生代画展银奖一次,铜奖2次,优秀奖4项(其中最高奖)3次;获省展佳作奖二次,特别奖一次;获长白山文艺奖特别奖,荣获第二届长春百名文艺新秀称号,“观网”网民首选吉林十大文化影响力名人称号。
作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中国美协、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机构,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四次),《光明日报》及《吉林日报》等多家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