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多娇 骆芃芃 作
记得小时候,对笔、墨、纸、砚有种特别的喜爱。每当跑进父亲的书房,总能嗅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清香来自一层层用藏蓝色布包裹着的线装书,整整齐齐地码在书架上。后来知道了,这就是“书香”。而“香”的意蕴,远不在香气本身,而在于底蕴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后来,我有了在荣宝斋工作的经历,整日徜徉在四壁古书画高悬,桌上笔、墨、纸、砚和印章堆积的环境里,出出入入都是中式四合院。这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兴奋,更有一种幸福感……出于工作的需要,那时每天要刻许多印,但我从来没有厌烦过,天天有使不完的劲儿。
我平时常会篆刻一些有关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和古典诗词的印章,不仅因为喜欢,还因为亲切,仿若与古代先贤在对话。于是,在刀与石的碰撞中,镌刻下孔子的“济众”、董仲舒的“大一统”、庄子的“至人无己”、墨子的“非攻”、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贾谊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用印章特有的形式呈现出先贤们思想,比如“白马非马”取其辩证法的一面,刻出朱白相间印,同时在字形上又有所互换;“大一统”用霸悍的章法和刀法表现其文意。
篆刻的作品越多,我越能深刻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鞭策自己不断精进,让自己对篆刻书法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这一过程,也让我在内心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刻骨铭心的爱。
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我沉浸于此,陶醉于此,这也激发着我用诗书画印的方式进行现代表达。记得2022年,我跟随全国政协书画室调研组到重庆开展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采风调研。望着绿树成荫的重庆南山,联想起几十年前所见到的其遍地荒芜的情景,我不禁用毛笔写下“从前寄旅在南山,满目荒芜尽暗然。今日又来山脚下,白云起处见金山”的诗行。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古老的印章,带着它与生俱来的实用意义,同我们一起走到了今天。当签名、电脑排字、照相、扫描AI等替代了印章原有的实用功能后,它原有的实用性将如何延续?我相信,艺术的生命一定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也必将是它生生不息的源泉。将篆刻艺术用于现实生活的多个领域,诸如用于邮票、卫星、茶壶、广告标识等,探索拓展篆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我近年来努力追求的。今年中国邮政集团发行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首日封采用的就是我的印章《北京中轴线》。篆刻艺术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我想,这一定是它几千年历久弥新的“不二法门”。
在中国篆刻艺术院工作期间,我有幸参与完成或见证了诸多篆刻艺术发展事业中的“大事”——申报“中国篆刻”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报“金石篆刻”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篆刻艺术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等。成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我提交了《篆刻学科的设立与完善》《设立中国篆刻节,让非遗焕发新魅力》等提案,作为课题组组长主持完成全国政协书画室“新时代中国篆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等。在篆刻的世界里,我逐渐从“小我”走向“大我”,切身体会到文艺工作者的价值是要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来实现的。篆刻中的“文化之美”不应只是筑造一个人的世界,而是要筑造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世界。
(文/骆芃芃,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年12月19日 第12版)
艺术家简介
骆芃芃 I LUO PENGPENG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原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学位)委员会委员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委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
西泠印社理事
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馆长
曾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文化部优秀专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篆刻展览。先后举办个人艺术展“天翰云章金石永年——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分别于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举办)、骆芃芃精品展[分别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广西)篆刻艺术馆举办]“美丽中国美丽英国-24节气骆芃芃篆刻书法英国展”等。多次赴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讲学和艺术交流。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中国艺术研究院、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捷克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编著、主编和编辑有《篆刻基础教程》《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青草芃芃——骆芃芃文论集》《荣宝斋珍藏墨迹精选·吴昌硕书札选粹》(珍藏系列共22册)、《寿山石鉴藏指南》《中国印的世界——骆芃芃篆刻书法艺术展作品集》《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艺术家系列作品集·骆芃芃》等书籍百余部并有《印章是汉字发展的活化石》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