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仁游艺,插翼经典——书法家张仲亭与尼山的翰墨深缘

2024-12-03 08:06 阅读量:20848
听新闻

巍巍尼山,矗立曲阜,历代文士,竞相朝拜。《史记》载,孔子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自此,尼山成为一种文化思想的隽永象征。如今,这里的尼山圣境驰名中外,殿堂高敞,人文荟萃,翰墨流光。

享誉当代书坛的书法家张仲亭先生,以其审美雅正观为指导,在艺术上长年深耕细研,以其雅正的书法意象为有效载体,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做出突出贡献,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他植根儒家经典,书迹广布,多处留刻,却与尼山结下了异常深厚的翰墨之缘,是在尼山圣境留存书迹最多的一位当代书法家。

张仲亭先生的共有30余件大幅作品被先后陈列于尼山圣境大学堂“仁厅”和“礼乐堂”等处,总起来看构成一道蔚为大观、丰富多彩的风景线。2018年9月26日,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尼山圣境开幕,大学堂入口处摆放的张仲亭书“习总书记关于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系列讲话”作品一度迎来中外学者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当与会嘉宾走进大学堂后,顿时又被仁厅两侧的20根金丝楠木大抱柱上的阳文镌刻书法所吸引,这正是由张仲亭先生创作的《论语仁句选录》。《论语》二十篇中共有五十八章109处谈到“仁”,张仲亭先生抄录了其中的2211字,全面呈现了孔子关于“仁”的论述。孔夫子的哲言通过张仲亭先生的书写展现给四海友人,书法和哲理在气势恢宏的仁厅中相得益彰,中华艺术和儒家思想在璀璨的灯光下交相辉映。

张仲亭先生的作品在尼山圣境大学堂还有很多精彩呈现,如礼乐厅悬挂的行楷书《礼记》选录作品,都是深受游客喜爱的拍照之处。

尼山圣境中轴线上重要建筑而立门,由三十根立柱支撑而起,寓意三十而立的人生,是遵循礼法还原的春秋战国时期建筑风格。张仲亭先生通过仔细查询历史记载和考察文物,认真手书了“而立门”两侧的对联,镌刻高悬之后与此门的高台式建筑之文雅大气和讲究对称、均齐、庄严的风格相映互衬,美美与共。

2017年尼山书院酒店重新修葺圣母泉,张仲亭先生又负责了《圣母泉记》碑刻的书丹工作。2020年7月他再次受邀为尼山圣境中轴前沿观水台石阙创作书法作品,书写《论语》《荀子》《孟子》《庄子》《韩诗外传》等经典中与水相关的名句佳言,刻成四座照壁。整个石阙门气势雄伟,书法石刻金字装点,彰显孔孟儒家文化之辉煌,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成为景区重要打卡地。这表明,张仲亭先生的书法艺术客观上有利于提升尼山圣境的地域文化品牌价值,增添其特色人文光彩。

书法作品优良的背后,是张仲亭先生能够以仁存心,于艺术上精益求精,笔笔精到,字字神采,可谓之“依仁游艺”, “优入圣域”。漫步徜徉在圣境,多处可赏先生字。广大观众从其入驻尼山的30余件作品中分明得到了视觉和心灵上的双重享受,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领略了中华书法的无穷魅力。

2019年7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19版文化进行时报道:“张仲亭:期待为经典插上翅膀”,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张仲亭先生以书载道,让书家、书法和传统文化三位一体,互为表里,在领受文化经典之博大精深的同时,又欣赏到其书法艺术的雅正、内美、丰盈、卓然。他研发经典,进而以其书法为国学添翼,谱写时代新篇,为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作出突出的贡献。

书法将何去何从?是孤芳自赏还是介入时代、介入公共领域?张仲亭先生的书法创作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性和榜样性的艺术典范,践行了既追求艺术真美又努力回馈社会的使命担当,体现了积极奉献的可贵精神!

(文/上官爵文,2024年11月于泉城石修斋)

部分作品欣赏

《泰山颂》

画船载客赴琼岛,辛稼轩祠拜圣翁。

柳浪风梳闻鸟语,绿荫深处有蝉鸣。

四面荷花三面柳,清河环绕晚行舟。

霞光倒影美如画,山色湖光一揽收。

《边贡登岳》

《国泰民安》

《吕洞宾诗》

《望岳》

书法家简介

张仲亭,1947年生,山东济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五、六届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自幼酷爱书法,用功极勤,其楷书从晋唐入手,上追“二王”,取之遒美俊秀、含蓄多变,集诸家楷书之长,古雅厚实又不乏雅逸之趣。在常年研习楷书的基础上,涉猎多种书体,草书取魏碑的自然高雅、生动飘逸,行书则取道苏轼、黄庭坚的从容娴雅、聚散收放,经过数十载的心摹,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貌。其书法以小楷见长,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大碗幕”《望岳》为其代表作品。

[ 责任编辑:孙秀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