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中的光明乳业:上半年“淘汰牛”损失超亿元,严重拖累企业利润

2024-09-14 10:32 阅读量:34451
听新闻

2024年上半年,中国乳业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流,众多乳企纷纷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业绩压力。光明乳业作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

财报数据显示,光明乳业上半年营收127.14亿元,同比下滑10.08%,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滑17.03%。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光明乳业的扣非归母净利润竟然高于归母净利润,这种罕见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企业面临的非经常性损益问题。

然而,光明乳业面临的挑战不仅仅局限于行业层面。作为上海本地的品牌,光明乳业在上海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近年来却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特别是新兴品牌和其他乳业巨头纷纷进军上海市场,加剧了竞争态势,导致光明乳业在上海市场的份额受到挤压。

业务收缩

“淘汰牛”损失超亿元

2024年上半年,光明乳业营收127.14亿元,同比下滑10.08%;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滑17.03%。具体到二季度,公司营收62.97亿元,同比下滑10.92%;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滑28.19%。

图片来源:2024年半年度报告

当然,基于国内乳业上半年的市场环境,光明乳业业绩下滑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34家上市乳企已经陆续发布了2024上半年财报,与2023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营收出现下滑的有25家,其中9家跌幅超10%。位列中国乳业前三的依旧是伊利股份、蒙牛乳业和光明乳业。

然而,有意思的是,上半年,光明乳业的扣非归母净利润(3.48亿元)高于归母净利润(2.80亿元),相差6802万元。

要知道,一般情况下,扣非归母净利润应该是低于或等于归母净利润,因为扣非归母净利润是在归母净利润的基础上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

非经常损益项目显示,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03亿元。透过财报可以发现,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包括资产处置损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下计入当期非经常性损益的部分,而营业外支出中生物资产淘汰损失部分占比最大,为1.06亿元。


图片来源:2024年半年度报告

按照光明乳业的介绍,这里的生物资产包括肉牛、奶牛、种公牛等。

讲到此,也就明白了生物资产淘汰损失到底是什么。没错,就是淘汰牛,包括“杀牛”“卖牛”等措施。

今年以来,国内原奶供应量大增,而市场对乳制品需求下降,增长放缓,导致原奶供过于求,奶价下跌情况越演越烈,大部分牧场原奶都卖不到好价钱,同时养牛成本增加,所以只能淘汰牛。生物资产淘汰损失,即指企业在淘汰这些奶牛时所遭受的财务损失。

早在今年7月初,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曾透露,2024年行业需要适当压缩奶牛产能,自然增长率由惯性的3%下调到-5%,增加淘汰成母牛约30万头,才能大幅缓解目前原奶的产能过剩。

此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曾对记者表示,上半年,国内乳业陷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节点,奶源是过剩的,很多奶农只能杀牛。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稳定产出,也为了保证品质,光明乳业有比较高的奶源自给率(自建牧场)。光明乳业官网信息显示,光明乳业现有规模牧场25个。光明乳业下属光明牧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牧业综合性服务公司之一,成乳牛年平均单产超过11吨,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只不过,这种自给策略在原奶价格进入下行周期时,代价也会出现。2023年,光明乳业的生物资产淘汰损失分别为1.35亿元,是2022年(5684.69万元)的2.38倍;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该项目已达到1.06亿元,淘汰牛损失已严重拖累企业利润(归母净利润为2.80亿元)。

图片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强敌环伺

难守的上海大本营

另一方面,作为当地国企,上海市场对于光明乳业至关重要。

“稳固上海,做强华东,优化全国、乐在新鲜”是光明乳业的企业战略,这在营收上表现尤其突出。2023年,光明乳业营收264.85亿元,其中,上海市场营收达到71.12亿元,占比26.85%。

图片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财报显示,上海市场常年对光明乳业贡献收入占比在1/4左右,且收入占比呈现上升趋势。2017年—2022年,光明在沪营收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

实际上,这主要和光明乳业的赛道选择有关。光明乳业靠低温鲜奶起家,也就是巴氏杀菌鲜牛奶。巴氏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鲜奶的营养与口感,不过巴氏奶对原料乳、杀菌工艺、冷链运输和储存等方面要求都比较高。这意味着,光明乳业的主力产品对于消费半径有着苛刻要求。

由此,拥有在沪奶源、销售渠道、品牌优势的光明乳业在当地拿下优势份额。且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城市,光明乳业依靠在该市优势获得在华东市场溢价,于2023年继续保持中国鲜奶市场占有率第一位置。

图片来源:光明乳业官网

不过,当下的形势是,光明乳业的上海大本营守得愈加艰难。

2023年,光明乳业的上海市场营收达到71.12亿元,同比下滑4.13%。今年上半年,光明乳业在上海实现营收37.5亿元,同比下降5.75%。

究其原因,除了消费低迷等因素,现如今,光明乳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强敌环伺。

作为一线城市,上海市场早已成为了乳企鲜奶布局的战略性市场。在光明乳业鲜奶出现的地方,伊利旗下的金典鲜牛奶,蒙牛旗下的每日鲜语,新乳业旗下的唯品鲜奶、24小时,君乐宝旗下的悦鲜活等等随处可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比如,以低温鲜奶销售占据销售主力的新乳业,正在猛攻华东市场。上半年,该公司营收53.6亿元,同比增长1.25%;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增长25.3%。

而根据新乳业对外披露,上半年公司高端鲜奶收入同比增长约15%,其中朝日唯品鲜奶同比增长约15%,24小时中高端系列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唯品鲜奶就主攻华东市场,该品牌于2016年12月被新乳业收购。

这都在不断抢占光明乳业的鲜奶市场,也无疑放大了光明乳业的经营压力。

总体来看,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大,令光明乳业的进攻和防守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光明乳业不仅需要应对原材料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挑战,还要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住阵脚,重新找回增长的动力,将是光明乳业未来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来源:大众新闻·风口财经 记者 张亭旺)

[ 责任编辑:孙秀青 ]